孤寒八百望崖州,恩怨分明未是仇。
但使君心合君子,不须憎李自憎牛。
孤寒八百望崖州,恩怨分明未是仇。
但使君心合君子,不须憎李自憎牛。
此诗《咏史八首(其八)李卫公德裕》由明代诗人王佐(汝学)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李德裕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独到见解与深刻思考。
首句“孤寒八百望崖州”,描绘了李德裕在政治生涯中的孤独与艰难,他远赴崖州(今海南岛),面对的是远离朝廷、环境恶劣的境地,形象地展示了他在政治斗争中所面临的孤立无援和艰苦挑战。
次句“恩怨分明未是仇”,则表达了诗人对李德裕政治立场的肯定。他认为,尽管李德裕在政治上与他人有过恩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就是不可调和的仇敌。这体现了诗人对政治人物复杂情感的理解,以及对政治斗争中个人情感与政治立场关系的深入思考。
后两句“但使君心合君子,不须憎李自憎牛”,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李德裕的评价。他强调,如果一个人的心志能够与君子相合,那么就不必因为与某个人有恩怨而产生憎恨。这里不仅是对李德裕的赞扬,也是对所有政治人物的一种期望,即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宽广的胸怀,以君子之心待人接物,避免狭隘的情感影响政治判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既赞美了李德裕在政治生涯中的坚韧与高尚,也提出了对政治人物应具备的道德品质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深刻而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