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此地得幽居,竹石中间宅一区。
可意江山千百里,有情花木两三株。
应无俗客惊吠犬,时有轻船过卖鱼。
卜筑他年期效此,更添数架古人书。
何人此地得幽居,竹石中间宅一区。
可意江山千百里,有情花木两三株。
应无俗客惊吠犬,时有轻船过卖鱼。
卜筑他年期效此,更添数架古人书。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乡村生活图景。诗人郑刚中赞赏的是一个隐居者在江边选址,依山傍水,竹林石径环绕,房屋简朴而清幽。他感叹自己身处战乱之中,难以拥有这样一处安宁的居所,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溢于言表。
"何人此地得幽居",开篇即表达对隐逸生活的羡慕,接着"竹石中间宅一区"具体描绘了环境的清静与自然。"可意江山千百里,有情花木两三株",诗人赞美了周围的山水之美和花木的生机,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画面。
"应无俗客惊吠犬,时有轻船过卖鱼",进一步渲染了远离尘嚣的宁静,连狗吠都显得稀少,只有卖鱼的小舟偶尔打破这份静谧。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未来的愿望:"卜筑他年期效此,更添数架古人书",希望将来能在此处建屋读书,过上这样的理想生活。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流露出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荡的无奈,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理想情怀。
有客遗竹杖,九节共一枝。
鹤脰老更长,龙骨乾且奇。
我问何所来,来从西南夷。
因思汉武帝,求此民力疲。
明明圣天子,德教加四维。
蛮貊尽臣妾,县道皆羁縻。
僰僮与笮马,入贡何累累。
此竹日已贱,轻视如蒿藜。
我年三十七,血气未全衰。
况在紫微垣,动为簪笏羁。
倚壁如长物,岁月无所施。
寸心空爱惜,惜此来天涯。
忽承明主诏,来谒太一祠。
再见刘先生,气貌清且羸。
持此以为赠,所谓得其宜。
少助橘童力,好引花鹿随。
步月莫离手,看山聊支颐。
微物懒致书,故作筇竹诗。
边城草树春无花,秦骸汉骨埋黄沙。
阵云凝著不肯散,胡雏夜夜空吹笳。
我闻秦筑万里城,叠尸垒土愁云平。
又闻汉发五道兵,祁连泽北誇横行。
破除玺绶因胡亥,始知祸起萧墙内。
耗蠹中原过太半,黄金买酎诸侯叛。
直饶侵到木叶山,争似垂衣施庙算。
大漠由来生丑虏,见日设拜尊中土。
自古控御全在仁,何必穷兵兼黩武。
战城南,年来春草何纤纤。
穷荒近日恩信沾,寒岩冻岫青如蓝。
方知中国有圣人,塞垣自尔除妖氛。
河湟父老何忻忻,受降城外重耕耘。
抗表辞乌府,归山鬓未秋。
朝簪还獬豸,尘世谢蜉蝣。
拂袖人生事,县车帝命优。
名光新日历,官占好词头。
应宿郎曹美,寻仙物景幽。
绣衣移蕙带,骢马换耕牛。
对枕莲峰翠,当门瀑布流。
妻闲栽药草,儿戏杂猿猴。
买竹凭牙板,疏泉湿鹿裘。
四推离督责,三院肯淹留。
接武陶贞白,差肩许远游。
十洲如得侣,万户任封侯。
脱洒因君去,龙钟使我羞。
迁莺情最洽,化鹤术难求。
掌诰无文彩,谋身足悔尤。
紫垣频忝窃,白发合归休。
应琏叨三入,张衡志四愁。
亦期婚嫁毕,攘袂逐浮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