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遗竹杖,九节共一枝。
鹤脰老更长,龙骨乾且奇。
我问何所来,来从西南夷。
因思汉武帝,求此民力疲。
明明圣天子,德教加四维。
蛮貊尽臣妾,县道皆羁縻。
僰僮与笮马,入贡何累累。
此竹日已贱,轻视如蒿藜。
我年三十七,血气未全衰。
况在紫微垣,动为簪笏羁。
倚壁如长物,岁月无所施。
寸心空爱惜,惜此来天涯。
忽承明主诏,来谒太一祠。
再见刘先生,气貌清且羸。
持此以为赠,所谓得其宜。
少助橘童力,好引花鹿随。
步月莫离手,看山聊支颐。
微物懒致书,故作筇竹诗。
有客遗竹杖,九节共一枝。
鹤脰老更长,龙骨乾且奇。
我问何所来,来从西南夷。
因思汉武帝,求此民力疲。
明明圣天子,德教加四维。
蛮貊尽臣妾,县道皆羁縻。
僰僮与笮马,入贡何累累。
此竹日已贱,轻视如蒿藜。
我年三十七,血气未全衰。
况在紫微垣,动为簪笏羁。
倚壁如长物,岁月无所施。
寸心空爱惜,惜此来天涯。
忽承明主诏,来谒太一祠。
再见刘先生,气貌清且羸。
持此以为赠,所谓得其宜。
少助橘童力,好引花鹿随。
步月莫离手,看山聊支颐。
微物懒致书,故作筇竹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赠送竹制手杖的情景,通过对手杖的描述和主人公与道士刘湛然之间的情谊展开了对往昔历史的回忆和现实生活的感慨。诗人以精细的笔触勾勒出手杖的独特之处,并将其比喻为西南夷地带来的珍奇。
在诗中,汉武帝的雄伟形象被唤起,展示了古代对边疆民族的统治与征服。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天子德教和四方臣服的赞美之情。然而,这种赞美并未持续到后文,而是转向了对个人生活境遇的感慨。
诗人提及自己的年纪、身体状况以及在紫微垣(可能指朝廷或官府)的位置,似乎感到自己的才能和精力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接着,诗人的情感转向了对一根竹杖的珍惜,以及这份珍惜背后的深意——对于岁月无多的人生,有着无法施展的愿望。
最后,诗人在接受了皇帝的诏书后,再次遇见道士刘湛然,并将这根竹杖作为礼物送给他。诗中提到的“少助橘童力”、“好引花鹿随”等句子,显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也反映出个人的情感世界和内心的矛盾。通过对自然物象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