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肉苟不至,何暇税冕行。
一日废礼经,不如无此生。
相鼠知拱手,寒暑不变更。
威仪特文具,衽席为乱萌。
蔑知圣人意,但以口舌争。
如彼为肉者,死即五鼎烹。
燔肉苟不至,何暇税冕行。
一日废礼经,不如无此生。
相鼠知拱手,寒暑不变更。
威仪特文具,衽席为乱萌。
蔑知圣人意,但以口舌争。
如彼为肉者,死即五鼎烹。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新的作品,名为《杂兴(其一)》。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判。
“燔肉苟不至,何暇税冕行。” 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官府征税行为的强烈不满。燔肉意指烤熟的肉,即使是这样的美味也难以到达,形容官员贪婪成性,不断征敛民脂民膏。
“一日废礼经,不如无此生。”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失去传统道德和礼节的悲哀,认为如果连基本的道德准则都无法遵守,那么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相鼠知拱手,寒暑不变更。” 这里借用相鼠(即老鼠相亲)的比喻,形容人们在困境中仍能保持人伦之情,即便是在严寒酷热的环境下也不会改变彼此之间的情谊。
“威仪特文具,衽席为乱萌。” 这两句描绘了当时官场中的虚伪和混乱局面。威仪特指礼节文物,这里用来讽刺那些只有表面的文明礼貌而无实际内涵的官员。
“蔑知圣人意,但以口舌争。” 这两句批评了当时学者们只会空谈理论,不懂得圣贤之道,只知道靠嘴巴争辩。
最后两句“如彼为肉者,死即五鼎烹。” 则是用比喻来形容那些只追求物质享乐的人,他们的生活就像被烹煮的肉一样,最终没有任何精神上的价值和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抨击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人心的贪婪,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道德失落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