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阴,鸣鸠逐妇鸣中林,鸠妇怒啼无好音。
天雨止,鸠呼妇归鸣且喜,妇不亟归呼不已。
逐之其去恨不早,呼不肯来固其理。
吾老病骨知阴晴,每愁天阴闻此声。
日长思睡不可得,遭尔聒聒何时停。
众鸟笑鸣鸠,尔拙固无匹。
不能娶巧妇,以共营家室。
寄巢生子四散飞,一身有妇长相失。
夫妇之恩重太山,背恩弃义须臾间。
心非无情不得已,物有至拙诚可怜。
君不见人心百态巧且艰,临危利害两相关。
朝为亲戚暮仇敌,自古常嗟交道难。
天将阴,鸣鸠逐妇鸣中林,鸠妇怒啼无好音。
天雨止,鸠呼妇归鸣且喜,妇不亟归呼不已。
逐之其去恨不早,呼不肯来固其理。
吾老病骨知阴晴,每愁天阴闻此声。
日长思睡不可得,遭尔聒聒何时停。
众鸟笑鸣鸠,尔拙固无匹。
不能娶巧妇,以共营家室。
寄巢生子四散飞,一身有妇长相失。
夫妇之恩重太山,背恩弃义须臾间。
心非无情不得已,物有至拙诚可怜。
君不见人心百态巧且艰,临危利害两相关。
朝为亲戚暮仇敌,自古常嗟交道难。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鸣鸠》,通过对鸣鸠叫声的描绘,寓言了世间夫妻关系的微妙变化。诗中,诗人以阴雨天鸣鸠追逐配偶的情景开篇,象征着夫妻间的争吵与分离。当天气转晴,鸣鸠呼唤伴侣回归,表现出对家庭和睦的渴望,而妇人不愿立即回家,暗示了人性中的犹豫和固执。
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老病体弱,对生活琐事敏感,尤其是听到鸣鸠叫声时的烦恼。他批评鸣鸠因拙笨而无法稳定婚姻,子女也因此分散,自身与伴侣分离。同时,他也感慨世事无常,人际关系复杂,如同鸣鸠一般,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情感和人生的不易。
最后,诗人以鸣鸠的“至拙”与人心的“百态”相比较,揭示出人性的多变和复杂,以及在利益冲突面前的抉择。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质朴,富有哲理,展现了欧阳修的诗才和对生活的洞察。
白发沧江上,三朝百岁人。
花间留胜事,李下识前身。
经术高贤嗣,才名弱齿臻。
匣尊鸾诰重,庭舞豸袍新。
玉杖初传赐,瑶卮不记巡。
蟠桃呈永日,霜橘荫馀春。
暮景鸥盟固,仙龄鹤算均。
犹闻颂嵩岳,欢动两河民。
仲夏山中来,山田才插秧。
今来凉风至,稻苗舒且长。
借问田间叟,岁倘在金穰。
田叟前致辞,皇天德难量。
自从东作齐,不悭水与浆。
车床卧东壁,车斗閒前场。
稂莠既已除,螟蟊亦潜藏。
瀰瀰平畴绿,郁郁遥相望。
再过八九日,午风稻花香。
消长理庶有,救此连岁荒。
感君殷勤问,为君竭中肠。
不愁无佳谷,数口亮不妨。
但恐刈未了,催租吏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