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无处是坚牢,富贵功名亦谩劳。
一昃一盈天外月,再生再汐海中潮。
红尘衮衮知何补,白发骎骎谁得饶。
加我数年专读易,定须轻举到烟霄。
世间无处是坚牢,富贵功名亦谩劳。
一昃一盈天外月,再生再汐海中潮。
红尘衮衮知何补,白发骎骎谁得饶。
加我数年专读易,定须轻举到烟霄。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人生与宇宙的深刻思考。开篇“世间无处是坚牢,富贵功名亦谩劳”,诗人直指世间的虚幻与短暂,指出即便是最显赫的富贵与功名,也终将随时间流逝而消散,表达了对世俗追求的反思。
接着,“一昃一盈天外月,再生再汐海中潮”两句,运用自然界的规律来象征人生的起伏变化,月亮的盈亏和海水的涨落,都是自然界的常态,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轮回。这种对比,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力量,也隐含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接受。
“红尘衮衮知何补,白发骎骎谁得饶”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意义的探讨。在滚滚红尘中,人们为了追求物质与地位而忙碌,但这样的努力是否真的有意义?随着岁月的流逝,白发渐渐增多,生命逐渐老去,这又如何能被宽恕或补偿?这两句提出了对生命价值的质疑,引导读者思考更深层次的人生问题。
最后,“加我数年专读易,定须轻举到烟霄”表达了诗人对于通过学习和修行来提升自我境界的渴望。通过深入研读《周易》这样的经典,寻求智慧与真理,最终达到超越世俗、接近理想境界的目标。这一部分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以及通过内省与学习实现个人成长与精神升华的路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察,结合个人的哲学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价值以及如何通过不断学习和修行来提升自我,达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