缭绕西行入乱山,白云深处据征鞍。
荞花著雨相争秀,枣颊迎阳一半丹。
鞅掌未能逃物役,乾坤何处托身安。
莒台东向情无限,那更秋风作暮寒。
缭绕西行入乱山,白云深处据征鞍。
荞花著雨相争秀,枣颊迎阳一半丹。
鞅掌未能逃物役,乾坤何处托身安。
莒台东向情无限,那更秋风作暮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西行途中所见之景与内心感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联“缭绕西行入乱山,白云深处据征鞍”,开篇即以动态的画面展现,诗人沿着蜿蜒的道路向西行进,进入群山之中,白云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诗人停驻在白云深处,坐上征鞍,这一景象既展现了旅途的壮丽,也隐含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颔联“荞花著雨相争秀,枣颊迎阳一半丹”,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光。荞麦花在细雨中竞相绽放,展现出勃勃生机;而半红半绿的枣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诱人。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之美,也暗喻了生命与时间的流转。
颈联“鞅掌未能逃物役,乾坤何处托身安”,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面对繁忙的生活和世俗的束缚,诗人感到无法逃脱,对如何在广阔的天地间找到心灵的归宿产生了深深的疑问。这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尾联“莒台东向情无限,那更秋风作暮寒”,诗人向东望向远处的莒台,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情思。随着秋风的到来,暮色渐浓,增添了一层凄凉的氛围。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行途中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自我存在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