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白敏中圣德和平致兹休运岁终功就合咏盛明呈上》
《和白敏中圣德和平致兹休运岁终功就合咏盛明呈上》全文
唐 / 魏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萧关新复旧山川,古戍秦原景象鲜。

戎虏乞降归惠化,皇威渐被慑腥膻。

穹庐远戍烟尘灭,神武光扬竹帛传。

左衽尽知歌帝泽,从兹不更备三边。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归附、国力昌盛的景象。开篇“萧关新复旧山川,古戍秦原景象鲜”两句,通过对比新旧山川和古老的军事要塞,表达了对恢复旧日疆土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萧关"指的是边关的萧瑟声响,而"秦原"则是古代秦朝的广阔原野,这里用来代表辽阔的北方疆域。

接下来的“戎虏乞降归惠化,皇威渐被慑腥膻”两句,展示了边疆民族因受到朝廷恩泽而归顺,反映出中央王朝的强盛和对外的影响力。"戎虏"指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而"乞降"则表明他们自愿投降,并接受了汉族文化的熏陶。

中间部分“穹庐远戍烟尘灭,神武光扬竹帛传”两句,描绘了一种边塞安宁、军事堡垒废弃的场景。"穹庐"是指遥远的戍楼,而"烟尘灭"则暗示了战争的消失和和平的到来。"神武光扬"则展示了中央王朝的神圣威力,通过"竹帛传"(即用竹帛书写的文书)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威力的传播。

最后,“左衽尽知歌帝泽,从兹不更备三边”两句,则表达了对皇帝恩德的赞颂,以及因国力强盛而无需再为边疆防御操心。"左衽"特指中原汉族,而"尽知"则意味着全体臣民都能感受到皇帝的恩泽;"从兹不更备三边"则表明自此之后,无需再准备对付北方三边(即辽东、辽西、云南等地区)的防御。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衔接,展现了一个由战乱到和平、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中央集权和文化认同的期待。

作者介绍

魏扶
朝代:唐

魏扶(?-850年7月14日),字相之,唐朝官员,唐初名相魏征四世孙,同州澄城(今陕西澄城北)人,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晋州市),出身巨鹿魏氏,唐宣宗年间任宰相。
猜你喜欢

谒芳洲陈先生墓·其一

玉华山下石苍苍,感德门生奠一觞。

邱垄虽荒清节在,回头却笑李南阳。

(0)

赠乡郡丘太守

吾乡太守真豪杰,节操文章有古风。

伯道清名传海外,乐天佳句满吴东。

一麾抚字催科内,千里讴歌德化中。

却恐邦人留不住,飞腾还建济时功。

(0)

游玄墓次赵行恕大参韵景

万松径里寺门开,故旧来游唤我陪。

伴侣烟霞空有约,品题风物愧无才。

寒光极目天连水,秋气横空月满台。

海内湖山此奇绝,何须更儗访天台。

(0)

送乐主事使两广还京

远将恩命故乡行,旌节煇煌昼锦明。

大赉有功诸将喜,受封无恙老亲荣。

海天清气三秋景,驿路寒花万里程。

才器如君定遭遇,莫教虚负甲科名。

(0)

褒旌堂为朱御史题

孀居教子已登庸,白发光华宠数重。

龙绕朱门初表异,鸾回紫诰复推封。

共姜自古传贞节,孟母于今见德容。

二美能全天下少,为题诗句劝三从。

(0)

寄题何挥使西轩

最爱西轩称此心,分明城市有山林。

石潭倒浸芙蓉朵,竹径斜穿玳瑁簪。

尘印荒苔人迹少,歌传丛树鸟声深。

宦游未得陪佳赏,翘首江天想像吟。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