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酬尚颜》
《酬尚颜》全文
唐 / 齐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取尽风骚妙,名高身倍闲。

久离王者阙,欲向祖师山。

幕府秋招去,溪邻日望还。

伊余岂酬敌,来往踏苔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óushàngyán
táng /

jìnfēngsāomiàomínggāoshēnbèixián
jiǔwángzhěquēxiàngshīshān

qiūzhāolínwànghái
chóuláiwǎngtáibān

翻译
尽享文采精华,名声显赫更得自在。
长久离开帝王的宫阙,心向祖师的灵山。
幕府在秋天召我前去,溪边的邻居日日期盼我归来。
我哪里是能应对敌手的人,往来间只在青苔上留下足迹。
注释
取尽:尽情汲取。
风骚:指文学才华,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中的《离骚》。
妙:精妙之处。
名高:名声大。
身倍闲:身心更加闲适。
久离:长时间远离。
王者阙:帝王的宫殿,代指朝廷。
祖师山:指佛教或道教中祖师居住的名山,象征精神归宿。
幕府:古代将帅办公的地方,这里泛指官府。
秋招去:秋季时被征召前往。
溪邻:溪边的邻居。
日望还:每天都期盼着归来。
伊余:我,古汉语中用于自称。
岂酬敌:哪里是能应对敌人,此处指不擅长或无意于仕途争斗。
来往:往返。
踏苔斑:在长满青苔的路上行走,形容生活闲逸。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酬尚颜》。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诗歌。

“取尽风骚妙,名高身倍闲。” 这两句表明诗人虽然在文学上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声名鹊起,但内心却感到无比的寂寞与空虚。"风骚"指的是古代文学作品《尚书》和《左传》的别称,这里用来泛指优秀的文学创作。

“久离王者阙,欲向祖师山。” 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王者阙"通常指的是京城或是君主所居之地,而这里借指远离家乡的地方;"祖师山"则可能是诗人心中理想中的安身之处,也可能是具体的地名,代表着故土的向往。

“幕府秋招去,溪邻日望还。”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外游历时的景象和情感。"幕府"指的是军中或官署,"秋招"则是秋天征兵或召集之意,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的出行与返回;"溪邻日望还"则是在表达每到黄昏时分,总是朝向家乡的方向凝望,期待早日回到那片溪水旁的故土。

“伊余岂酬敌,来往踏苔斑。” 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自我安慰和对未来的期许。"伊余"是诗人的自称,这里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绪;"岂酬敌"可能是在说自己的才华还未得到充分的肯定,"来往踏苔斑"则是在形容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游子思乡、才未遇知音的复杂心境。

作者介绍
齐己

齐己
朝代:唐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生辰:863年—937年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题沈周写生二十四种·其二十三鸭

鸭凫家野异,应与雉鸡同。

春水萍茵暖,元都蕖露融。

别离叹都尉,荒诞化仙童。

沸卉归群夥,浮深若履空。

(0)

喻言三首·其一

物以少为贵,亦以贵招议。

白石与白玉,未始非一类。

石以为杵臼,玉以为彝器。

人情每视石,泛泛无他计。

于玉乃不然,睨视求瑕备。

以此例其凡,吁哉可知畏。

(0)

春夜

清切宿山房,松风衾枕凉。

明朝将展谒,顿觉此宵长。

(0)

过通州浮桥即景杂咏·其一

飞梁驾水响梢东,转漕连艘此处通。

南望江乡渺何极,遥源犹忆自云中。

(0)

秋日同熊宪使韩宪使张助甫潘参何国珍水部吴约卿侍御寻三游洞分韵四首·其一

群峰斜枕郡城楼,石洞高悬最上头。

秀削芙蓉天外出,青连云树镜中浮。

涛声东注翻巫峡,雨色西行暗楚丘。

鸥鸟狎人闲自舞,亦知吾意已灵舟。

(0)

初春游玉泉山即景五首·其一

春雪初消岚翠蒸,玉泉报我景堪冯。

青龙桥畔才清跸,兴到烟霞最上层。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