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斜枕郡城楼,石洞高悬最上头。
秀削芙蓉天外出,青连云树镜中浮。
涛声东注翻巫峡,雨色西行暗楚丘。
鸥鸟狎人闲自舞,亦知吾意已灵舟。
群峰斜枕郡城楼,石洞高悬最上头。
秀削芙蓉天外出,青连云树镜中浮。
涛声东注翻巫峡,雨色西行暗楚丘。
鸥鸟狎人闲自舞,亦知吾意已灵舟。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探访三游洞的壮丽景象与独特氛围。首句“群峰斜枕郡城楼”,以群山环绕郡城楼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雄伟而静谧的背景。接着,“石洞高悬最上头”点明了探访的目标——位于最高处的石洞,暗示着探索的艰难与神秘。
“秀削芙蓉天外出,青连云树镜中浮”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石洞周围的景物描绘得如出尘脱俗,仿佛是天外之物,又如同镜中倒映的云树,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清幽与壮观,也体现了诗人对美的独特感知和审美情趣。
“涛声东注翻巫峡,雨色西行暗楚丘”则通过声音与色彩的对比,描绘了水势浩荡、雨幕低垂的动态画面,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广阔。
最后,“鸥鸟狎人闲自舞,亦知吾意已灵舟”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心情,以及对自由与超脱境界的向往。鸥鸟的悠闲自得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呼应,仿佛诗人的心境已经化作了一艘灵舟,在自然的怀抱中自由航行。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宁静,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由、超脱和美的追求,展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观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