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制当方面,恩威号令明。
黠羌知效顺,叛俗乞归耕。
一夕流星陨,中年逝水倾。
祠堂严岁享,耆旧致精诚。
节制当方面,恩威号令明。
黠羌知效顺,叛俗乞归耕。
一夕流星陨,中年逝水倾。
祠堂严岁享,耆旧致精诚。
这首挽诗以沉稳的笔触,描绘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首句“节制当方面,恩威号令明”赞颂逝者在位时的治理才能,通过“节制”、“恩威”、“号令明”等词,展现了其在政治上的高超手腕和公正严明的形象。接着,“黠羌知效顺,叛俗乞归耕”两句,通过描述少数民族对逝者的忠诚与归顺,以及地方风俗的改变,进一步凸显了逝者的影响深远,不仅在政治层面,更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一夕流星陨,中年逝水倾”则以自然景象的壮丽与短暂,比喻逝者生命的结束,流星的陨落象征着瞬间的辉煌与永恒的消逝,逝水的流逝则暗示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有限。这两句既表达了对逝者离世的哀痛,也蕴含了对生命短暂而珍贵的深刻思考。
最后,“祠堂严岁享,耆旧致精诚”点明了后人对逝者的纪念方式——每年在祠堂举行祭祀活动,老一辈的人们以最真挚的心意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敬仰。这一句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先人的尊重与追思,也展示了社会对逝者贡献的认可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崇高敬意,也传递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后人应如何铭记并传承先辈精神的启示。
峥泓寂历甚,杳霭有无间。城南多古寺,得秋闲。
风廊石濑,竹筱更檀栾。
游鳞翻碧浪,雪鬣银鬐,此中大可投竿。
仗西风、寄语南山,窈窕好烟鬟。
如何偏不厌,老僧看。南山覆我,君自喜尘寰。
倘肯经过密,秀黛三升,日应给与君餐。
半螺残墨一边,明镜自写,空庭愁影。
长齐绣佛,中年应悔多情。
为甚彭家宜慰,李氏征蛮,也有风流性。
赚金钱、遥卖我恨冯生,把画像流传,各峒营流星。
度金丸迸谢,扬州陆弼弓衣咏,省识处胜丹青。
虚无缥缈,是因何、结想珊珊来矣。
彩雾香云,留不住、留下语言文字。
昨夜星辰,仙山楼阁,主者非耶是。
女三为粲,姓名历历堪指。
只恐咏到无题,寓言十九,别有闲情旨。
小雅离骚,何所谓、香草美人而已。
泽畔明珠,舟中玉杵,信否怜才子。
士嗟不遇,梦中聊索知己。
一声弹指分今昔,光阴卅年飞度。
旧雨潇寥,星辰错落,往事不堪回溯。
前尘细数,幸矍铄灵光,岿然如故。
人海抽身,归航安稳片帆渡。
苏堤春事正好,羡湖山管领,风月佳处。
玉篴征歌,金尊酹酒,为问欢悰几许,天涯倦旅。
但诉与离愁,已堪凄楚。那更津桥,杜鹃声又苦。
萼紫双含,苞香对坼,生小盈盈相并。
不斗春风,空谷自商幽恨。
经宿雨、笑齿齐芬,背明月、亸鬟同影。
是何时、双写湘灵,梦回依约痕凝。芳华知有谁惜。
喜河阳种就同心。堪证宫体,南朝风貌,侍中刚称。
提旧事、并照金莲,记佳谶、缀行瑶笋。
试簪髻、定卜宜男,玉窗人暗省。
重吟锦瑟,学宋玉招魂,董狐说鬼。
静夜灵旗游碧落,新署大王妃子。
青冢磷孤,赭袍画好,形影非耶是。
钟情过甚,英雄往往如此。
请看伏火铅枯,沾泥絮冷,不逐东风起。
莫忆十三年旧迹,一笑付之流水。
周甲诗多,添丁儿大,多少悲凉事。
煌煌玉诰,维恩清泪盈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