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饥躯愿未偿,幽居万事任苍苍。
胸中浩荡原无物,世上艰难已备尝。
大道有时才足贵,人情非势尽相忘。
平生志本殊流俗,且抱遗经水一方。
十载饥躯愿未偿,幽居万事任苍苍。
胸中浩荡原无物,世上艰难已备尝。
大道有时才足贵,人情非势尽相忘。
平生志本殊流俗,且抱遗经水一方。
这首诗《咏怀》由清代诗人周馨桂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世事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首联“十载饥躯愿未偿,幽居万事任苍苍”,开篇即以“十载”点明时间跨度之长,诗人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身体饱受饥饿之苦,但内心的愿望仍未得到满足。身处幽居之中,面对世间的一切,诗人选择将一切交付给自然与命运,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颔联“胸中浩荡原无物,世上艰难已备尝”,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与丰富。他自认为胸中并无具体所求之物,却在世间的种种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这既是对个人经历的总结,也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反思。
颈联“大道有时才足贵,人情非势尽相忘”,在此,诗人探讨了道德与人情的关系。他认为,真正的价值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的沉淀与积累;同时,人情世故并非完全取决于权势地位,真正的友情与亲情往往超越了物质与权力的束缚。
尾联“平生志本殊流俗,且抱遗经水一方”,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与众不同的志向与追求。他的人生目标与世俗观念大相径庭,选择了一条独自行走的道路,并且以古代经典为伴,寻求心灵的慰藉与智慧的滋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个人经历、社会现象以及理想追求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一位思想深邃、情感丰富、个性独立的文人形象。
云门秋却入,微径久无人。
后夜中峰月,空林百衲身。
寂寥寒磬尽,盥漱瀑泉新。
履迹谁相见,松风扫石尘。
扁鹊得仙处,传是西南峰。
年年山下人,长见骑白龙。
洞门黑无底,日夜唯雷风。
清斋将入时,戴星兼抱松。
石径阴且寒,地响知远钟。
似行山林外,闻叶履声重。
低碍更俯身,渐远昼夜同。
时时白蝙蝠,飞入茅衣中。
行久路转窄,静闻水淙淙。
但愿逢一人,自得朝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