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得竹亭》
《赋得竹亭》全文
明 / 方献夫   形式: 古风

古称此君子,直节多清风。

更有岁寒心,将与松柏同。

君子不可少,世情良恶逢。

况有桃李华,依依竞春容。

小人本易进,君子道固穷。

雅好自天性,深交若神通。

日夕对君子,萧然坐亭中。

君子不可违,宦辙随西东。

亭移竹不改,晚节能有终。

湖江流泽远,瓯越纳春融。

善政在人心,谁知君子功。

至德本难言,山歌讵能工。

歌罢魂孤飞,可爱不可从。

(0)
鉴赏

这首《赋得竹亭》由明代诗人方献夫所作,通过描绘竹亭及其周围景物,展现了君子之风的高洁与坚韧。

首句“古称此君子,直节多清风”,开篇即以“君子”为题,赞美其正直的品格和清高的气质。接着“更有岁寒心,将与松柏同”进一步强调君子如同松柏一般,即使在严冬也能保持坚贞不屈的精神。

“君子不可少,世情良恶逢”表达了君子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无论世态如何变化,君子的存在都是不可或缺的。“况有桃李华,依依竞春容”则以桃李的繁花似锦反衬出君子的淡泊名利,不与世俗争艳。

“小人本易进,君子道固穷”对比了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追求,君子虽处困境仍坚守道义。“雅好自天性,深交若神通”赞扬君子的高尚情操源自天性,深厚的友谊如同神灵般超凡脱俗。

“日夕对君子,萧然坐亭中”描绘了诗人与君子共度时光的场景,营造出宁静高雅的氛围。“君子不可违,宦辙随西东”表达了对君子的尊重与追随,即便宦途变迁,也难以改变对君子的敬仰之情。

“亭移竹不改,晚节能有终”通过竹子的不变,象征君子品质的恒久不变。“湖江流泽远,瓯越纳春融”描绘了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象,寓意君子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善政在人心,谁知君子功”强调君子的美德深入人心,其贡献难以被忽视。“至德本难言,山歌讵能工”表达了对君子高尚品德的赞美,认为即使是山歌也无法完全表达其伟大之处。“歌罢魂孤飞,可爱不可从”以歌声结束,表达了对君子的深深怀念与敬仰,虽无法完全追随,但内心对其充满爱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亭及周围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君子形象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君子品格的崇敬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道德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作者介绍

方献夫
朝代:明

(约1486—1541或1544)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猜你喜欢

天声馆

鸾鹤纷来下,天风驾月明。

语言难道断,不堕世间声。

(0)

从张子立觅驴二绝·其一

蹇驴休爱鸽毛青,指日骅骝辇路行。

听水听松方属我,灞桥风雪可寒盟。

(0)

吊和靖故居

颓垣已芜漫,人事日萧寂。

赖近青莲宫,残僧识遗迹。

傍连岚岭秀,面对湖光溢。

惟应此如昨,万变非畴日。

悠悠夏已深,故沼荷初积。

振古尽如斯,徒然怅今昔。

(0)

山中

深夏远林黑,溶溶云动山。

晚川澄众影,霁色润层峦。

地静知秋至,衣轻觉暑阑。

居山非有意,偶托即身安。

(0)

与陈去非夏致宏孙信道游南涧同赋四首·其四

三日山中游,溪山未全究。

却羡畬田人,春晴斸烟岫。

(0)

晓登灵梵寺阁二首·其二

晨登高望阁,爱此经檐日。

稍观宿雾捲,坐见前山出。

望岫喜林疏,闻泉令竹密。

与世若相忘,怀人如有失。

聊此寄晨昏,惭无经世术。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