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议久不作,世无公是非。
祇因翻故纸,不觉蹈危机。
东壁梦初断,西山蕨正肥。
十年成底事,赢得载书归。
清议久不作,世无公是非。
祇因翻故纸,不觉蹈危机。
东壁梦初断,西山蕨正肥。
十年成底事,赢得载书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关耆孙的作品,名为《送刘朝美侍郎归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友情和个人境遇的深刻反思。
"清议久不作,世无公是非。"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评判缺失的情况下,个人的行为没有得到正确的评价。这里的“清议”指的是公正的评论或讨论,而“久不作”则意味着长时间内这种声音缺乏,“世无公是非”进一步强调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正确与错误的界限变得模糊。
"祇因翻故纸,不觉蹈危机。"
诗人通过翻阅旧时的文字,意外地触碰到了危险的情境。这一句流露出诗人的警醒和自省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东壁梦初断,西山蕨正肥。"
“东壁梦初断”可能指的是某种美好的愿景或理想刚刚开始消散,而“西山蕨正肥”则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蕨菜长势良好。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哀愁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自然美好的珍视。
"十年成底事,赢得载书归。"
在这最后一句中,“十年成底事”意味着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等待,一些事情终于有了结果或成就,而“赢得载书归”则表明诗人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将这些收获带回故乡。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体会,以及对于知识和经验积累的珍视。
苍龙甲戌岁,修筑周公殿。
文翁至高君,学校已再变。
顺考兴平年,寔纪汉之献。
或云钟会书,入木字隐见。
自献而至会,朔历斗杓转。
会初入蜀时,意不止弱禅。
有如猿猱系,百巧欲伺便。
杀女不作难,机锋剧刀箭。
会书固出繇,家法素所善。
至学艾笔迹,暮夜走邮传。
老昭岂易欺,真伪猝难辨。
欺昭尔尚可,蜀士多秀彦。
当其下笔时,宁不愧颜面。
虽蒙黼藻文,不掩粪土贱。
周公傥有灵,白日下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