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其二过云》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其二过云》全文
唐 / 皮日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粉洞二十里,当中幽客行。

片时迷鹿迹,寸步隔人声。

以杖探虚翠,将襟惹薄明。

经时未过得,恐是入层城。

(0)
翻译
粉墙洞穴绵延二十里,其中有隐者在行走。
片刻间迷失了鹿的足迹,每一步都与人群声音相隔遥远。
他用杖子试探着虚无的绿色,衣襟却被微弱的光线吸引。
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还未走出这片地方,恐怕已深入了层层叠叠的城市之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的画面,诗人以“幽客行”自诩,表达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和深切体验。开篇“粉洞二十里”即设定了一个远离尘世、环境幽静的空间背景。而“当中幽客行”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这片区域内的孤独漫步。

接下来的“片时迷鹿迹,寸步隔人声”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交融。这里,“迷鹿迹”暗示着诗人的脚步跟随着鹿的足迹,仿佛进入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而“寸步隔人声”则表明诗人与世俗生活的距离,即便是微小的移动,也能让他与人世间的声音相隔绝。

此后,“以杖探虚翠, 将襟惹薄明”则展现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的具体动作。“以杖探虚翠”形象地展示了诗人用手中的拐杖探寻树木间空隙的情景,而“将襟惹薄明”则描绘了一种微妙的心境变化,似乎是诗人在山中感受到的晨光初照所带来的心灵触动。

尾联“经时未过得,恐是入层城”通过时间和空间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深山中的迷离之感。这里,“经时未过得”可能暗示着时间在这片幽静之地流逝的缓慢,而“恐是入层城”则是一种隐喻,可能象征着诗人进入了一种超越世俗、心灵深处的“层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哲思,同时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皮日休

皮日休
朝代:唐   字:袭美   生辰:867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猜你喜欢

醉花阴.九日

绿绮调弦消静昼。甲煎添香兽。

枫叶几重重,一夜相思,染得猩红透。

茱萸插遍登高后。引好风吹袖。

只为暗悲秋,人比山容,也带三分瘦。

(0)

浪淘沙.冬风和韵

彻骨五更风。吹聚霜浓。寒帷更觉冷重重。

瘦竹声声敲不住,涛涌虬松。淡日忽朦胧。

烟雾轻笼。封姨暗暗弄神通。

想是欲传梅信息,特地寻侬。

(0)

遣兴二首·其一

道丧向千载,请从予所之。

少年罕人事,指往决狐疑。

岁月有常御,山川无改时。

谁知非与是,何事绁尘羁。

(0)

采莲曲二首·其二

采莲女,当门贴翠钿。

夕阳潋滟红无边,花意娇如侬可怜。

可怜侬,狎鸥鹭。百态生,淩波步。

(0)

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十

油茶种罢点花生,茄子黄瓜芽已萌。

谁谓僧家多俗事,真诠原不隔躬耕。

(0)

消寒五集曹远老命题拈得清字儗循旧例赋诗分赠二十三首·其九赠塍粟表叔祖

又拜瑶华赐,消寒第五声。

啸歌寻乐趣,樽酒叙前盟。

祝嘏赓周颂,行吟类楚伧。

灞桥风雪里,诗思比梅清。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