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旬斜雨滴长廊,冬暖苔生草又芳。
谁剪钟山云一片?随风入户到绳床。
经旬斜雨滴长廊,冬暖苔生草又芳。
谁剪钟山云一片?随风入户到绳床。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雨天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诗人独特的感受。
首句“经旬斜雨滴长廊”,点明了时间与环境,经旬即十日,斜雨轻柔地落在长廊之上,营造出一种绵延不绝的氛围。这里运用了“斜”字,不仅描绘了雨势的柔和,也暗示了雨滴在长廊上形成的连绵不断的节奏感。
次句“冬暖苔生草又芳”,转折中透露出意外的生机。尽管是冬季,温暖的气候使得苔藓生长,小草也重新绽放出生命的活力。这一句通过对比冷暖,展现了自然界即使在寒冷季节也能展现出的生命力和希望。
第三句“谁剪钟山云一片?”以问句形式引入了一种超然的想象。钟山,作为背景,象征着远方的神秘与宁静。诗人仿佛在询问,是谁将那一片云彩裁剪成如此精致的模样,使其飘逸地进入人间。这一句充满了诗意的遐想,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想象力巧妙结合。
最后一句“随风入户到绳床”,将画面拉回现实,描述了云彩最终如何随风进入室内,直至抵达绳床。这一过程既是对前文想象的回应,也是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之间微妙联系的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冬日雨天的独特魅力,以及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