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投荒店宿依营,半月山邮与水程。
海外萑符方伏寇,江干流徙为逃兵。
城过五漏门犹闭,日上三竿客未行。
满眼风尘成底事,可怜书剑误儒生。
食投荒店宿依营,半月山邮与水程。
海外萑符方伏寇,江干流徙为逃兵。
城过五漏门犹闭,日上三竿客未行。
满眼风尘成底事,可怜书剑误儒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偏远之地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旅途的艰辛与无奈。首联“食投荒店宿依营,半月山邮与水程”,开篇便点明了诗人长途跋涉的境况,食宿无定,行程漫长,透露出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颔联“海外萑符方伏寇,江干流徙为逃兵”,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海外有盗贼横行,江边则因战乱而出现了流离失所的难民,形象地展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颈联“城过五漏门犹闭,日上三竿客未行”,通过描写经过的城门依旧紧闭,太阳已升至三竿却不见行人,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压抑的氛围,暗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人们行动的迟缓。
尾联“满眼风尘成底事,可怜书剑误儒生”,诗人感慨于眼前的景象,满目风尘,不禁自问这一切是为了何事?对那些背负着书剑、怀揣着儒家理想却在乱世中迷失方向的读书人表达了深深的同情。这一句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时代悲剧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行旅中的见闻,反映了明代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以及个体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无力与迷茫。
终身从一报重泉,难老应知锡自天。
表宅不须烦沛相,陈情今幸有阿玄。
星轺嵩祝金华殿,昼锦尊开玉润筵。
共羡未亡人匪石,不磷完节自长年。
《读旌柏堂录为陆贞姑七十寿赋贞姑今宪副廉石陆公之姑也姑年十六归同邑参知冯公皋谟之子曰春旸甫期春旸逝姑举遗腹子五岁亦夭姑投缳触棺誓殉地下左右力护视始免参知公伤其志欲为择嗣无可择者乃以幼女为姑之女是贞姑以小姑为女亦为子也盖义起矣参知公曰小姑长唯妇择婿婿之于是宪副公为贞姑之婿宪副公郎水部日辄疏贞姑之节以闻得报表闾称贞姑云岁甲戌姑年七十矣八月既望为设帨之辰宪副公适以入贺过里乃索拙句为寿不得辞敢以三章侑勺者·其二》【明·张萱】终身从一报重泉,难老应知锡自天。表宅不须烦沛相,陈情今幸有阿玄。星轺嵩祝金华殿,昼锦尊开玉润筵。共羡未亡人匪石,不磷完节自长年。
https://shici.929r.com/shici/AVsZpigJ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