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径通幽谷,云深鸟迹稀。
朝寻烟径去,暮逐夕阳归。
互答行歌乐,谁怜托业微。
莫愁山雾黑,孤月满荆扉。
樵径通幽谷,云深鸟迹稀。
朝寻烟径去,暮逐夕阳归。
互答行歌乐,谁怜托业微。
莫愁山雾黑,孤月满荆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山谷图景。诗人以“樵径通幽谷,云深鸟迹稀”开篇,巧妙地运用了“通幽”与“鸟迹稀”形成对比,既展现了山谷的深邃与静谧,又暗示了人迹罕至的自然之美。接着,“朝寻烟径去,暮逐夕阳归”两句,通过时间的流转,描绘了樵夫每日劳作的场景,既有生活的艰辛,也蕴含着对自然的亲近与依赖。
“互答行歌乐,谁怜托业微”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行歌”这一细节,展现了劳动人民在艰苦生活中寻找快乐的精神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与敬意。“莫愁山雾黑,孤月满荆扉”最后两句,则以山雾与孤月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温馨的氛围,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真谛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谷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平凡生活的感悟,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白沙江头水杨树,正是秋风送君处。
海门日出潮欲平,把酒娱君君不住。
杨公庙前闻鼓声,多少行人此中去。
江子于今空复情,干戈满地兵纵横。
丹枫叶堕山鬼啸,黄竹丛薄饥鼯鸣。
湘中有家不得往,时对此图双眼明。
饭至即举箸,不问米有无。
寒风催短褐,谁能忍须臾。
平生耕稼心,愧此老病躯。
掩卷空太息,相对惭妻孥。
叠嶂缘青冥,峭绝两崖束。
盘盘龙虎踞,岑巘互回伏。
重关设天险,王气舆坤轴。
皇灵广覆被,四海同轨躅。
至今豪侠人,危眺屡惊缩。
崎岖栈阁峻,萦纡冈涧曲。
环村列墟市,凿翠构庐屋。
溪舂激岩溜,山田杂稌菽。
绝顶得幽胜,人烟稍联属。
浮图压广路,台殿出层麓。
白云隐疏钟,落日带乔木。
岂须叹蜀道,政可夸函谷。
居人远念我,叩马苦留宿。
恐辜殷勤情,解鞍看山瀑。
昔游玉泉寺,系马松树林。
独坐大石上,浩歌梁父吟。
老衲林下来,示我三古印。
连环络螭钮,篆画蚀苍晕。
将军勇无敌,劲气横九州。
志在复汉鼎,岂事身封侯。
昭烈势孤危,恃侯作坚垒。
威振曹家儿,胆落中夜起。
浮云几变灭,瑑刻良可摹。
令人千载下,拂拭空嗟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