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君奉诏出京时,访古关河岁月迟。
泗水中流寻汉刻,泰山绝顶得秦碑。
仙人久致青牛约,弟子能修白鹿规。
昨夜少微星象动,朝来只恐史官知。
徵君奉诏出京时,访古关河岁月迟。
泗水中流寻汉刻,泰山绝顶得秦碑。
仙人久致青牛约,弟子能修白鹿规。
昨夜少微星象动,朝来只恐史官知。
这首元代诗人乃贤的《寄南城梁九思先生》描绘了徵君奉命离京游历的场景。首句“徵君奉诏出京时”点明了事件的起始,显示出一种庄重而带有使命的气氛。接下来,“访古关河岁月迟”暗示了探访历史遗迹的过程漫长而富有深意,体现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探寻。
“泗水中流寻汉刻,泰山绝顶得秦碑”两句具体描绘了徵君的行程,他在泗水边寻找汉代的石刻,在泰山之巅发现了秦代的碑文,这两句展现了他对历史遗迹的执着追寻和对知识的渴望。
“仙人久致青牛约,弟子能修白鹿规”借用了道教典故,寓意徵君的旅程不仅是为了学术,还可能寻求某种精神上的指引或传承,通过修习古老的智慧之道。
最后,“昨夜少微星象动,朝来只恐史官知”以神秘的天象变化收尾,暗示了徵君此行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他担心自己的行动被官方察觉的微妙心情,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探访为线索,融入了道教元素,表达了对知识与历史的敬畏,以及个人追求的隐秘性,展现了元代文人的独特情怀。
簇柳遮鸦,澄波浴鹭,长堤远照还明。
望烟芜款款,尽一片车声。
渐迢递、轻烟散尽,晚天山色,飞入重城。
趁绿阴如水,曲阑西阁同登。
眼前风景,算沧桑、一霎难凭。
便燕麦词工,莺花讯老,苦雨谁应。
卧看浮云点点,倚画阑、慵赋新晴。
甚渔舟唱晚,蘋波秋意微生。
沧海横流,恨天下、滔滔皆是。
空怅望、蘧庄松菊,豆池荷芰。
万里他乡回首日,一年故国伤心事。
到如今、无地觅桃源,唐虞世。争笛浦。曹瞒置。
飞骑处,孙郎至。但点螺山在,垂虹桥圮。
野水新蒲秋雨后,西风衰柳斜阳里。
任君家、有此好田园,归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