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渐可试春衣,弩末轻寒力已微。
木叶未繁山尚瘦,桃花欲落水初肥。
疆陲虏逐征鸿去,庭馆人随社燕归。
紫陌青门无恙在,不妨携酒问芳菲。
朝来渐可试春衣,弩末轻寒力已微。
木叶未繁山尚瘦,桃花欲落水初肥。
疆陲虏逐征鸿去,庭馆人随社燕归。
紫陌青门无恙在,不妨携酒问芳菲。
此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象,开篇“朝来渐可试春衣”透露出季节交替的信息,春寒尚存,但已经不再强烈。"弩末轻寒力已微"则更加细腻地刻画出这个时期特有的气候。
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上,“木叶未繁山尚瘦”表明树木还未长出浓密的叶子,山峦因此显得单薄;“桃花欲落水初肥”则描写桃花即将凋零,而河流开始充盈。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春意初露但仍带有几分清冷的画面。
诗人随后转向社会生活,“疆陲虏逐征鸿去”指边塞战事频发,军鸽不息,这与先前的宁静自然景象形成对比,隐含着战争带来的不安定。"庭馆人随社燕归"则是家宅中人跟随燕子的返回,呈现出一幅和平安宁的生活场景。
最后,“紫陌青门无恙在,不妨携酒问芳菲”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这春日里,暂时忘却忧虑,与友人携酒相邀,探讨生命中的美好。这里的“紫陌青门”形象化地描绘出一片宁静而又略带生机的环境,为整个诗篇画上休止符。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早春景色的细腻描写和社会生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与战争动荡之间矛盾的心理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平静生活和美好事物的向往。
返照重城暮色催,人家十万出楼台。
江流湛湛洞庭去,山色青青衡岳来。
佳处绿樽穷日饮,故园黄菊向谁开。
人间此会论今古,醉听西风拂帽埃。
古树纷纷千嶂雨,远寺鸣钟迷处所。
一水东流浮落花,隔云应有秦人住。
海风不断长松路,万籁寒生苍玉麈。
此去江南山更深,桄榔叶暗猿啼苦。
天上楼成求俊笔,今古共嗟李长吉。
那知施侯更可怜,只向人间二十一。
平生疾恶端如雠,高视青衫气横秋。
岂惟落笔动惊俗,政事入眼无全牛。
汗血共期千里足,狂风忽已摧秀木。
生前万事且置之,白头老母将焉属。
管鲍交情我最深,讣来一恸几失音。
相思通昔不作梦,对床蟋蟀更秋吟。
世上区区蝇狗耳,不复解缨濯清水。
只知贪雀不留珠,可怜认贼翻为子。
珍重谢公天下人,冷居林泉曾不嗔。
云烟万木观不足,却把新诗为写真。
高节凌云亦奇绝,不绾六印未为拙。
何妨笑学杜陵翁,只有布衾冷似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