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国不可为,偷生岂能久。
止水与叠山,只争死先后。
若云袁夏甫,时地皆非偶。
得正而毙矣,庶几全所受。
信国不可为,偷生岂能久。
止水与叠山,只争死先后。
若云袁夏甫,时地皆非偶。
得正而毙矣,庶几全所受。
这首诗是明代思想家刘宗周在殉难之日写给其女婿嗣瞻的三首诗之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义的坚守和对个人生死的超脱态度。
首句“信国不可为”,表明作者坚信国家大义,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接着“偷生岂能久”则表达了对苟且偷安、不为国家大义奋斗的鄙视。后两句“止水与叠山,只争死先后”,以“止水”和“叠山”象征平静与动荡两种人生状态,强调了作者宁愿选择后者,即为国家牺牲,也不愿过着无意义的平庸生活。
“若云袁夏甫,时地皆非偶”,这里可能是在引用或对比另一个历史人物,通过“非偶”表达出自己与那个历史人物在时间、地点和命运上的不同,暗示自己的行为更为高尚或重要。最后,“得正而毙矣,庶几全所受”,意思是即使为了正义而牺牲,也能够保全自己的本心和信念,表达了作者对于牺牲的坚定和对于自身信仰的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刘宗周在面对国家危难时的崇高精神境界和对个人生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思想家和爱国者的独特魅力。
长安客中春已归,春归不归留者谁?
南西门外杨柳店,四月尚有桃花飞。
平沙风驰三五毂,芳草波翻马蹄绿。
燕语不断金张门,莺梦疑飘韦杜曲。
出城一里闻酒香,烟丝暗搀麦气飏。
燕姬低鬟唤车子,吴伧侧帽携笛郎。
脩廊缭池八窗洁,荷叶初胎芦笋茁。
茶阴珠喷蔷薇雨,舄底银堆杜鹃雪。
隔座低歌吾浅斟,句留春意同一深。
水无网罟萍嬉鲫,院有儿童弹逐禽。
斜晖当衣画疏黛,新月窥林作慵态。
愁可欢偿解券豪,醉得人扶上鞍快。
重关欲锁金吾严,暮色催行难久淹。
繁丝急管都消歇,剩与西山媚独帘。
南来五日无山见,侧地山青忽当面。
山腰云烂围大布,山顶日华动银线。
风起云日忽碎揉,山光乃作波光流。
飞鸿一翮两翮白,如烟翠中泛萍鸥。
更泼馀岚落村树,柽绾樟结千苍虬。
郁为露气香蒸浮,绕以潭涧声泠幽。
未得夏雨绿已众,二月三月成凉秋。
凭辕客思苦萧索,陡挽天水来润眸。
弃车席坐行且留,大埃北捲空悠悠。
颇动怀乡心,昨夜梦乡里。
梦见城中云,下照大江水。
江屋如渔台,芙蓉间兰芷。
春露晨有香,秋霜夕生绮。
自我二月行,西风近将起。
鸥鸟怀故人,时窥旧凭几。
且作慰远书,缄之浼红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