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婚礼义已全乖,偷薄成风更可哀。
几欲持毫濡沧海,不胜今日续新台。
早婚礼义已全乖,偷薄成风更可哀。
几欲持毫濡沧海,不胜今日续新台。
这首诗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风气的败坏,尤其是对婚姻伦理的忽视。首句“早婚礼义已全乖”直指问题核心,指出婚礼中的礼仪和道德规范已经完全丧失,暗示了当时社会中婚姻关系的混乱与不正之风的盛行。接着,“偷薄成风更可哀”进一步描绘了这种风气蔓延至整个社会,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变得自私、浅薄,这种现象令人感到悲哀。
后两句“几欲持毫濡沧海,不胜今日续新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愤慨。他仿佛想要拿起笔,用文字去洗涤这个污浊的世界,如同用毛笔蘸取海水般彻底改变现状,但又感叹于现实的无力,无法真正实现这一宏愿。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也流露出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强烈冲突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深刻揭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道德沦丧的现状,以及个体面对这种普遍衰败时的无力感和悲凉情绪,具有较强的批判性和人文关怀。
蕊小雕琼,花明镕蜡,天交一旦俱芳。
丰臞虽异,皆熨水沈香。
应笑粉红堕紫,初未识、调粉涂黄。
凭肩处,金钿玉珥,不数寿阳妆。
思量。
谁比似,酥裁笋指,蜜翦蜂房。
又何须酣酒,重暖瑶觞。
且放侧堆金缕,骊山冷、来浴温汤。
谁题品,青枝绿萼,俱未许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