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宪副沈公赐答前韵再重申和》
《宪副沈公赐答前韵再重申和》全文
明 / 李承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山中习静未忘言,响接渔樵野曲喧。

鹤迹引来寻药径,龙髯香抱种瓜园。

树阴娱客频蹲石,山色随僧半堕原。

满户晴云团盖宿,填阶黄叶任风掀。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修行的生活场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联“山中习静未忘言,响接渔樵野曲喧”,开篇即点出隐士在山中修行,虽处静谧,但内心并未忘却与外界的交流,仿佛山间的回响与渔樵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林生活图景。

颔联“鹤迹引来寻药径,龙髯香抱种瓜园”,进一步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细节。他沿着鹤留下的足迹寻找着通往药草生长的小路,同时在瓜园里以龙的须发之香为伴,播种着希望。这一联通过鹤、龙等元素,增添了神秘与浪漫色彩,同时也体现了隐士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颈联“树阴娱客频蹲石,山色随僧半堕原”,描绘了隐士与来访客人的互动以及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树荫下,他与客人频繁地蹲坐在石头上交谈,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而山色随着僧侣的脚步,仿佛也融入了这片宁静之中,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尾联“满户晴云团盖宿,填阶黄叶任风掀”,最后以晴空中的云团和满地的黄叶收束全诗,既表现了季节的更替,也寓意着隐士生活的平静与淡泊。晴云如同覆盖在屋檐上的轻纱,黄叶则随风翻滚,象征着自然界的动态与静态之美,同时也暗示着隐士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变化的超脱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李承芳
朝代:明   字:茂卿   籍贯:明代湖北嘉鱼   生辰:公元1490年

李承芳,字茂卿,明代湖北嘉鱼人。举弘治三年(公元一四九o年)进士。官大理寺评事。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中进士。官大理寺评事。李承芳撰有东峤集十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其弟李承箕,字世卿,明代隐士,文学上也很有成就。时人称此兄弟为“嘉鱼二李”。
猜你喜欢

发新安后途中寄卢中丞二首·其二

晚树萧萧促织愁,风帘似水满床秋。

千山不碍笙歌月,谁伴羊公上夜楼。

(0)

少室山韦鍊师升仙歌

红霞紫气昼氲氲,绛节青幢迎少君。

忽从林下升天去,空使时人礼白云。

(0)

送张宗原

东门送客道,春色如死灰。

一客失意行,十客颜色低。

住者既无家,去者又非归。

穷愁一成疾,百药不可治。

子贤我且愚,命分不合齐。

谁开蹇踬门,日日同游栖。

子行何所之,切切食与衣。

谁能买仁义,令子无寒饥。

野田不生草,四向生路岐。

士人甚商贾,终日须东西。

鸿雁春北去,秋风复南飞。

勉君向前路,无失相见期。

(0)

西掖寓直春晓闻残漏

直庐仙掖近,春气曙犹寒。

隐隐银河在,丁丁玉漏残。

微风飘更切,万籁杂应难。

凤阁明初启,鸡人唱渐阑。

静宜来禁里,清是下云端。

我识朝天路,从容自整冠。

(0)

题刑部马员外修行里南街新居

帝里谁无宅,青山秖属君。

闲窗连竹色,幽砌上苔文。

远近高低树,东西南北云。

朝朝常独见,免被四邻分。

(0)

游春十二首·其七

悠悠小县吏,憔悴入新年。

远思遭诗恼,闲情被酒牵。

恋花林下饮,爱草野中眠。

疏懒今成性,谁人肯更怜。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