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送客道,春色如死灰。
一客失意行,十客颜色低。
住者既无家,去者又非归。
穷愁一成疾,百药不可治。
子贤我且愚,命分不合齐。
谁开蹇踬门,日日同游栖。
子行何所之,切切食与衣。
谁能买仁义,令子无寒饥。
野田不生草,四向生路岐。
士人甚商贾,终日须东西。
鸿雁春北去,秋风复南飞。
勉君向前路,无失相见期。
东门送客道,春色如死灰。
一客失意行,十客颜色低。
住者既无家,去者又非归。
穷愁一成疾,百药不可治。
子贤我且愚,命分不合齐。
谁开蹇踬门,日日同游栖。
子行何所之,切切食与衣。
谁能买仁义,令子无寒饥。
野田不生草,四向生路岐。
士人甚商贾,终日须东西。
鸿雁春北去,秋风复南飞。
勉君向前路,无失相见期。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送别之情,东门春色如死灰,透露出一种萧索与凄凉。客人一去神色低落,宛如失意,十人中亦有颜色不鲜。居者无家可归,行者又非故土,此情此景,不禁令人心生感慨。
诗中的“穷愁”二字,更是点出了内心的忧虑与痛苦,如同疾病缠身,无药可医。此处诗人自称子贤而我愚,命运多舛,难以齐合,显得无奈又无力。
“谁开蹇踬门”一句,似是在探寻解脱之道,而“日日同游栖”,则是对共同生活的眷恋。子行何所,关切之情溢于言表,食与衣之问,更显出对远去者的牵挂。
“谁能买仁义”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世态的无奈,以及对仁义难以企及的感慨。而野田不生草,四向生路岐,则是对现实环境的深刻描绘,士人们终日忙于商贾,东奔西走。
鸿雁春北去,秋风复南飞,勉励之情溢于言表。勉君向前路,无失相见期,是诗人对远行者的最后叮咛,希望彼此能够珍惜难得的缘分。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于友情、世态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