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敷桑陌已无莺,老屋临江但竹檠。
采得芙蓉知古怨,邀来明月得新晴。
乱山独梦愁莲步,涩指中宵试笛声。
好熨薰笼消寂夜,将诗咒与雪衣鹦。
罗敷桑陌已无莺,老屋临江但竹檠。
采得芙蓉知古怨,邀来明月得新晴。
乱山独梦愁莲步,涩指中宵试笛声。
好熨薰笼消寂夜,将诗咒与雪衣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江南水乡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画面,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情感的流露。
首句“罗敷桑陌已无莺”,以“无莺”暗示环境的寂静,仿佛连鸟儿都已离去,营造出一种空旷而略显凄凉的氛围。接着,“老屋临江但竹檠”一句,通过“老屋”和“竹檠”的描写,展现了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简朴,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孤独感。
“采得芙蓉知古怨,邀来明月得新晴。”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芙蓉”和“明月”赋予情感,前者似乎在诉说着古人的哀怨,后者则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光明,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
“乱山独梦愁莲步,涩指中宵试笛声。”这里通过“乱山”、“独梦”和“涩指”等词,进一步渲染了孤独和愁绪,同时“中宵试笛声”又透露出一种寻求慰藉和自我表达的愿望。
最后,“好熨薰笼消寂夜,将诗咒与雪衣鹦。”诗人希望借助薰笼的温暖和诗歌的力量,驱散夜晚的寂寞,与雪衣鹦鹉一同分享这份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历史和未来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孤独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
我为秋浦游,欲访秋浦迹。
及已到此邦,秋浦无处觅。
或云百里间,始见江祖石。
或云江祖石,止在齐山侧。
地形著山川,记载具文籍。
父兄世流传,论且不可覈。
况出形器表,理可俄而测。
所以圣人心,贵在于默识。
不然差毫釐,千里成舛忒。
想今锦鷤鸟,欲见已不得。
试听白猿吟,傥能喧夜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