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似衡山雾已开,浓如雨意黯阳台。
黄昏天际迷归鸟,错认林梢不下来。
淡似衡山雾已开,浓如雨意黯阳台。
黄昏天际迷归鸟,错认林梢不下来。
这首诗名为《云峰》,作者是宋代诗人赵时韶。诗中以自然景象为描绘对象,通过比喻手法展现了云雾的变幻之美。首句“淡似衡山雾已开”将云雾比作衡山清晨的薄雾,暗示其轻盈而逐渐消散的状态;次句“浓如雨意黯阳台”则形容云层浓厚,仿佛带着雨意,使阳台显得阴暗,形象生动。
后两句“黄昏天际迷归鸟,错认林梢不下来”,进一步描绘了云雾的迷离效果。黄昏时刻,天空中的归鸟因云雾缭绕而迷失方向,误以为林梢就是目的地,迟迟不肯落下。这不仅写出云雾的遮蔽力,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景致的深深感慨,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微妙联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峰的形态变化,展现出一幅富有层次和动态感的山水画面,体现了宋诗清新自然的特点。
青槐夹驰道,方辔下麒麟。
朅来游绀宇,历玩同逡巡。
吴画与杨塑,在昔称绝伦。
深殿留旧迹,鲜逢真赏人。
一见如宿遇,举袂自拂尘。
金碧发光彩,物象生精神。
岁月虽已深,奇妙不愧新。
惊嗟岂无意,振播还有因。
乃知至精手,安得久晦堙。
二僧感识别,请以己艺陈。
或弹中散曲,或出丞相真。
览古仍获今,未枉停车轮。
山林与城阙,事物不相对。
唯闻秉道义,所处无内外。
趋烦而毁静,此理乃俗辈。
昔有天下贤,喜得名笔会。
买粉涂南墙,松石生屋内。
石怪如舂涛,松偃如起籁。
画来二十年,数偶未辄爱。
罕亲凭按颜,但睹抱犊背。
虽当省闼严,晦昧欲何赖。
今逢茂陵人,独唱亦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