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疑山下湘江畔,多少筼筜覆碧湍。
自有清阴堪解愠,也能结实待栖鸾。
濛濛暖翠晨烟洽,颗颗明珠夕露漙。
长日焚香对图画,青冥风雨共凄寒。
九疑山下湘江畔,多少筼筜覆碧湍。
自有清阴堪解愠,也能结实待栖鸾。
濛濛暖翠晨烟洽,颗颗明珠夕露漙。
长日焚香对图画,青冥风雨共凄寒。
这首诗描绘的是九疑山下湘江边的修竹景象,诗人刘基在元末明初之际题此画。画面中的筼筜竹高大繁茂,覆盖着碧绿的水流,象征着清幽的阴凉,能化解人们心中的不快。它们结实挺拔,仿佛等待着凤凰栖息,寓意着高洁与尊贵。清晨,竹林被蒙蒙翠色笼罩,如明珠般晶莹的露珠点缀其上,增添了生机。诗人长时间对着这幅竹图焚香冥想,感受画中风雨带来的凄寒之感,寓含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以竹为载体,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高雅生活的追求。
君不见昔人十日画一水,摩挲洼窿随手起。
若非胸次吞江湖,安得波澜来笔底。
我来萧寺观奇踪,壁间隐隐腾蛟龙。
初疑乘风驭弱水,恍然坐我蓬莱宫。
又疑去年八月秋水溢,阴风袭人廊庑湿。
谁知画者巧通神,董羽至今羞死笔。
此水不是画,一水一水势相及。
对此融神坐终日,后人虽画画不出。
何如倒却毗陵华严壁,海慧北廊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