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出耽清赏,巾车趁雪还。
溪痕迷野渡,日色辨前山。
斜径孤樵晚,高枝并鸟闲。
欲投烟际宿,荆户未昏关。
偶出耽清赏,巾车趁雪还。
溪痕迷野渡,日色辨前山。
斜径孤樵晚,高枝并鸟闲。
欲投烟际宿,荆户未昏关。
这首清代诗人李宪噩的《雪后,归南村道中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冷的冬日归乡图景。首句“偶出耽清赏”,表达了诗人偶然间被雪景吸引,沉醉于清幽之美的心情。接着,“巾车趁雪还”写他乘着雪后的洁净,驾车踏上归途。
“溪痕迷野渡”描绘了溪流在雪后显得模糊不清,增添了道路的神秘感,而“日色辨前山”则暗示了天色渐暗,只能依靠阳光勉强辨别前方的山峦。这两句展现了冬季傍晚的寂静和自然景色的朦胧美。
“斜径孤樵晚”进一步刻画了孤独的樵夫在倾斜的小路上劳作,直至傍晚时分,显示出农村生活的艰辛与宁静。而“高枝并鸟闲”则以鸟儿在高树枝头悠闲地栖息,反衬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两句“欲投烟际宿,荆户未昏关”表达了诗人想要在炊烟袅袅的农舍投宿,但天色尚早,柴门尚未关闭,流露出一种期待与归心似箭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乡村的静谧与诗人归家的内心感受,展现出清寒而温馨的冬日景象。
崩坼乱喧呼,有身复安寄。
片椽青溪上,老益慕气类。
忆溷鄂王城,得子好兄弟。
不恤文酒污,偷娱风雨晦。
兴移九曲亭,登降连数辈。
波江齧山根,钟响漏苍翠。
子为最少年,捷抚陶桓桂。
丧乱枳如发,瞬及易鼎岁。
长公促一瞑,痴愿瘗烽燧。
子专持画笔,力与鹿床配。
只影天北南,呵壁俟饿毙。
霜髯出海楼,重见活鬻艺。
赠幅愈清远,魂开桃源记。
踵营梁纪丧,风义在残世。
古来独行传,于子足流涕。
癖嗜诱题咏,今昔肯相弃。
差摅恶怀抱,硬语动长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