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叶师迎娶还吴省亲遂之官达州以诗见意》
《叶师迎娶还吴省亲遂之官达州以诗见意》全文
宋 / 孔武仲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言止苏台驾,遂泛荆江舟。

京师诀别易,不以樽俎留。

念书片言赠,俚音谢珠球。

飞飞双凤凰,指日还故丘。

更翔西南天,江云惨高秋。

尊公今季鹰,菰莼契良谋。

恩威在两部,所至膏泽流。

弟当继华门,不愧古箕裘。

高风长堤柳,挂帨已雄牛。

相望以功业,毋为置书邮。

(0)
注释
苏台:苏州的代称。
荆江:荆州长江段。
樽俎:古代盛酒肉的器具,这里指宴席。
俚音:方言或土话。
珠球:比喻珍贵的话语。
故丘:故乡。
西南天:方位,表示远方。
季鹰:晋人张翰,以思念家乡的鲈鱼莼菜而辞官。
菰莼:指家乡的食物。
两部:指朝廷和地方。
箕裘:指祖业、家风。
挂帨:古代妇女束发的巾,这里比喻女子出嫁。
雄牛:比喻超出常人,有出息。
邮:古代传递书信的驿站。
翻译
离开苏州的车驾,乘坐荆州江船启程。
告别京城容易,没有酒宴挽留我。
想起你赠予的只言片语,乡音中充满感激。
如同飞翔的双凤凰,期待早日回归故乡。
再向西南天空翱翔,江上秋云凄凉。
你的父亲如今像季鹰,深知鲈鱼莼菜的智慧。
恩惠与威严并存,所到之处皆有恩泽。
我应当继承华门家业,不辱没先人的遗志。
高尚的品格如堤边柳,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
让我们以功业相互期待,不必通过书信往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返回故乡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双凤凰”、“江云惨高秋”等,以及“恩威在两部,所至膏泽流”的政治隐喻,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时局的敏感。

首句“我言苏台驾,遂泛荆江舟”,通过对出发地点——苏台的描述,以及“荆江舟”这一特定地域词汇,立刻将读者带入了诗人行进的空间。接下来的“京师诀别易,不以樽俎留”则透露出诗人的离别之情,并通过对“樽俎”的提及,隐含着对过往生活的一种留恋。

中间部分,“念书片言赠,俚音谢珠球”,诗人通过书信的形式表达了对亲友的情感交融,以及对知识的尊重与珍视。紧接着,“飞飞双凤凰,指日还故丘”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意境。

尾段“更翔西南天,江云惨高秋”,诗人继续描绘自然景观,同时通过对“江云”的描写,暗示了季节的转换以及内心的情感波动。最后,“尊公今季鹰,菰莼契良谋”则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和期待。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悠远,情感真挚,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作者介绍

孔武仲
朝代:宋   字:常父   籍贯:宋临江新淦   生辰:1041—1097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猜你喜欢

哭伯父上海令公八首·其五

归装行李逐轻蓬,八口仓皇计转穷。

廉吏遗踪传柱史,孤忠知巳只吴公。

游䰟风雪梅花后,掩泪山河杜宇中。

白骨黄垆长不朽,应留怒发矗西风。

(0)

山堂初夏四首·其一

绿阴荷盖送斜阳,华月森寒入夜凉。

蕉露四更清鹤响,松花一斛乳茶香。

调来鹦鹉诗能解,梦入樱桃月到床。

捡点道书呼侍史,明朝羽袖访长桑。

(0)

种兰·其十三

繁芷惭同伍,荒萧畏揽衣。

入襌同悉茗,媚露薄蔷薇。

孤格师真隐,灵根悟道机。

平生怀古梦,从此意长饥。

(0)

种兰·其十二

栖迟眠药坞,灌卉掩蓬门。

馀馥分脐月,零香渍鼻裈。

穷甘同草贱,傲不感春恩。

惟有玄亭士,幽怀对不言。

(0)

紫微山用唐人韵

山幽人思静,钟磬远依微。

池影花新沐,茶烟雨不飞。

僧閒扪鹤虱,云绉上棕衣。

孤坐看馀霁,斜阳独鸟归。

(0)

守宫辞

䋈残金线游丝续,花奓影正春云熟。

壁衣红绉守宫香,莎鸡人立窥粉墙。

函书梦寄万里字,雁鱼仿愁笺尾长。

残莺蹋花花朵朵,樱桃红乱三千颗。

为君相守不相看,点臂榴朱莹如火。

花前桃李俱不言,背花闷掷三金钱。

欢米不来骑白马,青亭笑坐虾须下。

鸦头误坠金剪刀,马蹄惊却帘轴高,柳昏雨重藏伯劳。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