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逶迤起彭泽,齐驱拥立江东隅。
水西平地旷千里,惟此一峰高且孤。
气严势峭郁独立,意不与彼为朋徒。
夹水对峙寡当众,众色愧惨惊顽粗。
天公结融若有意,以此壮我淮甸无。
青天长剑倚千丈,碧玉大笋巍一株。
古今画工昩好恶,峨眉雁荡争为图。
方言讹传楚俗鬼,立庙更以孤为姑。
我行不暇谕父老,正是北风吹舳舻。
万山逶迤起彭泽,齐驱拥立江东隅。
水西平地旷千里,惟此一峰高且孤。
气严势峭郁独立,意不与彼为朋徒。
夹水对峙寡当众,众色愧惨惊顽粗。
天公结融若有意,以此壮我淮甸无。
青天长剑倚千丈,碧玉大笋巍一株。
古今画工昩好恶,峨眉雁荡争为图。
方言讹传楚俗鬼,立庙更以孤为姑。
我行不暇谕父老,正是北风吹舳舻。
《小孤山》是宋代诗人刘摰的一首佳作,通过对小孤山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深邃的人文内涵。
首先,诗中以“万山逶迤起彭泽,齐驱拥立江东隅”开篇,描绘了小孤山所在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它位于众多山脉之中,却独自挺立于长江之畔,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势与孤独感。接着,“水西平地旷千里,惟此一峰高且孤”,进一步强调了小孤山在广阔平原上的独特地位,它如同一座孤峰,高耸入云,独树一帜。
“气严势峭郁独立,意不与彼为朋徒”,通过“气严势峭”描绘了小孤山的峻峭与威严,它独立于天地之间,不与周围的山峦为伍,彰显出其独特的个性与精神风貌。接下来,“夹水对峙寡当众,众色愧惨惊顽粗”,通过对比,突出了小孤山的高洁与不凡,它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叹为观止。
“天公结融若有意,以此壮我淮甸无”,诗人借天公之意,赞美小孤山的雄伟壮观,它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为淮甸地区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风采。随后,“青天长剑倚千丈,碧玉大笋巍一株”,运用比喻手法,将小孤山比作青天中的长剑和碧玉中的大笋,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其挺拔的姿态和清秀的风姿。
“古今画工昩好恶,峨眉雁荡争为图”,表达了对小孤山独特魅力的认可,认为即使是古代的画家也无法完全捕捉到它的精髓,只能通过描绘其他名山来表达对它的敬仰之情。最后,“方言讹传楚俗鬼,立庙更以孤为姑”,揭示了小孤山在民间信仰中的特殊地位,人们将其视为守护神,并建立了庙宇供奉,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崇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小孤山的自然之美,也融入了人文情怀和社会背景,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
止酒正似塞决河,厚积薪刍傅砂砾。
坚牢不使见蚁漏,一线才通便奔激。
莫轻弱箭不穿缟,转眼已惊牛弩射。
我今止酒用此法,目前逾月无涓滴。
情钟我辈独痛制,慧通则流那可测。
惩羹端是合吹齑,用玉无疑初谏漆。
脾乾胃燥生未省,黄姥无聊怨岑寂。
不忧群饮恼姬翁,但畏独醒嘲楚客。
茫然自恻还自笑,一身心口相仇敌。
何妨二竖即奔忙,不废三婴更滋泽。
平生杯杓不挂眼,一饮便须论斗石。
低心伏老慎勿痴,此身何啻千金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