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阁蓝田取次过,倦驱老马向山阿。
貂裘易敝真愁绝,髀肉难生可奈何。
诗入阙中风雅健,人从灞上别离多。
城南甲第誇韦杜,谁拨荒烟吊薜萝。
紫阁蓝田取次过,倦驱老马向山阿。
貂裘易敝真愁绝,髀肉难生可奈何。
诗入阙中风雅健,人从灞上别离多。
城南甲第誇韦杜,谁拨荒烟吊薜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客居西安夜晚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首联“紫阁蓝田取次过,倦驱老马向山阿”,诗人以轻快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紫阁和蓝田之间匆匆而过的场景,疲倦地驱赶着老马走向山间小路,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颔联“貂裘易敝真愁绝,髀肉难生可奈何”,诗人通过对比貂裘的易损和髀肉的难以再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岁月无情的深深忧虑。貂裘象征着华丽与短暂,髀肉则代表了岁月的痕迹与生命的消逝,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
颈联“诗入阙中风雅健,人从灞上别离多”,诗人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之中。长安(古称“阙”)的风雅与灞桥(位于长安附近)的离别景象交织在一起,既展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也反映了人世间的离合悲欢。
尾联“城南甲第誇韦杜,谁拨荒烟吊薜萝”,诗人将目光转向了城南的贵族府邸,韦杜两姓是唐代著名的士族,此处暗指昔日的繁华与荣耀。然而,如今这些府邸已成荒烟蔓草中的遗迹,诗人通过“谁拨荒烟吊薜萝”的疑问,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和文化深刻的思考与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洛阳旧谱隔芳园,姚魏寻香作返魂。
端为名花肯迂路,定知春色落深村。
日中半醉如含恨,雨后幽姿未忍言。
上苑分明有馀地,野芹何独溯金门。
须髯残雪兀陈编,炀者何由更避烟。
荣宦君方收晚岁,论交我亦得忘年。
佐州相与营杯水,有路从今出瓮天。
一日尚能千里驾,此间老骥不须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