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诛茆今几年,至今山下一炉烟。
驻舟薄致伊蒲馔,欲结诸公寂静缘。
二公诛茆今几年,至今山下一炉烟。
驻舟薄致伊蒲馔,欲结诸公寂静缘。
这首诗描绘了文殊寺的历史与宁静氛围。首句“二公诛茆今几年”,以“二公”指代两位高僧,他们在此地修行多年,暗示了文殊寺悠久的历史。接着,“至今山下一炉烟”描绘了如今山脚下依然缭绕着香烟的情景,象征着佛法的延续和寺庙的香火不断。
“驻舟薄致伊蒲馔”一句,描述了诗人乘船前来,特意准备了斋饭,显示出对文殊寺的尊敬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欲结诸公寂静缘”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高僧们结下清净的因缘,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文殊寺的庄严与静谧,以及诗人对佛学精神的深切感悟和追求。
玉颊酒潮红,醉头扶不举。
杜老岂无诗,应为六丁取。
黄金北斗高,何似六月雨。
举头看云霄,此秘初未睹。
今晨沛然下,其势莫能禦。
既蠲人郁陶,又长我禾黍。
谁言为郡乐,病不对樽俎。
似为神所怜,用是娱悦汝。
缁黄諠讽诵,巫觋乱呼舞。
惠然从风来,兹事一不举。
临民多秕政,何道致如许。
稽首谢皇天,倾心奉明主。
竹树转深径,茶山给孤园。
禅流打包去,旧日单寮存。
堂堂十八公,不知几寒温。
其谁晤对汝,冷落依颓垣。
有客占作室,此公正当轩。
风声落天半,似与幽人言。
已矣复焉往,佳哉略无喧。
在昔公择父,实惟谪仙孙。
读书庐山中,仰视五老尊。
头白不归来,高议排金门。
吾敢效前辈,分应守丘樊。
何忧蕙帐缺,怅望鹤与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