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树转深径,茶山给孤园。
禅流打包去,旧日单寮存。
堂堂十八公,不知几寒温。
其谁晤对汝,冷落依颓垣。
有客占作室,此公正当轩。
风声落天半,似与幽人言。
已矣复焉往,佳哉略无喧。
在昔公择父,实惟谪仙孙。
读书庐山中,仰视五老尊。
头白不归来,高议排金门。
吾敢效前辈,分应守丘樊。
何忧蕙帐缺,怅望鹤与猿。
竹树转深径,茶山给孤园。
禅流打包去,旧日单寮存。
堂堂十八公,不知几寒温。
其谁晤对汝,冷落依颓垣。
有客占作室,此公正当轩。
风声落天半,似与幽人言。
已矣复焉往,佳哉略无喧。
在昔公择父,实惟谪仙孙。
读书庐山中,仰视五老尊。
头白不归来,高议排金门。
吾敢效前辈,分应守丘樊。
何忧蕙帐缺,怅望鹤与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山房》,描绘了山间竹林小径、茶山孤园的静谧景象,以及禅宗修行者离去后留下的简朴居所。诗人感慨十八公(可能指某位高僧)的高尚品格,尽管身处冷落,但他的精神犹在,仿佛与风声共语。诗人表示自己愿意效仿前辈,选择隐居山林,不为仕途所扰,享受宁静的生活。他还提及了十八公的出身——谪仙之孙,以及他在庐山读书时的崇敬之情。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满足,尽管心中仍有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如“鹤猿”般的自由。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赞美,以及对个人理想的坚守。
青山如幽人,不肯住城市。
客从城市来,一见消吝鄙。
平时与周旋,况复非俗士。
我初见南山,秀色纷可喜。
谓言官尘埃,洗涤端在此。
经时未一至,引望若千里。
昨朝得休暇,佳兴难自已。
秋原丽新晴,景物为清美。
独游已不恶,更约二三子。
初从涧壑危,稍入岩石倚。
白云随杖藜,苍烟生屐齿。
主翁亦好事,结茆脩竹底。
庭空百无有,屈曲但流水。
客来了不问,花草自红紫。
岂无一樽酒,欲饮还遽止。
归鞍不可速,吾亦聊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