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送董崇相户部课绩》
《再送董崇相户部课绩》全文
明 / 陈第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岁昔在乙巳,送君入上京。

乱流济扁棹,两岸多莺声。

一别讵能几,今又送君行。

浓谈殊未尽,衷曲还愤盈。

燕蓟正雨雪,胡为独北征。

行途登泰岱,吴门望正晴。

上有无字碑,秦汉铭已倾。

秣陵旧都地,守重隔江城。

国初宿屯戍,五卫列藩营。

自从崩圯后,洲渚坦以平。

何当存犄角,识者为心惊。

袖中有短疏,意在扣宸明。

远臣既建白,公辅会相成。

愿君且静默,造物忌取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àisòngdǒngchóngxiāng
míng / chén

suìzàisòngjūnshàngjīng

luànliúbiǎnzhàoliǎngànduōyīngshēng

biénéngjīnyòusòngjūnxíng

nóngtánshūwèijìnzhōngháifènyíng

yànzhèngxuěwèiběizhēng

xíngdēngtàidàiménwàngzhèngqíng

shàngyǒubēiqínhànmíngqīng

língjiùdōushǒuzhòngjiāngchéng

guóchū宿túnshùwèilièfānyíng

cóngbēnghòuzhōuzhǔtǎnpíng

dāngcúnjiǎoshízhěwèixīnjīng

xiùzhōngyǒuduǎnshūzàikòuchénmíng

yuǎnchénjiànbáigōnghuìxiāngchéng

yuànjūnqiějìngzàomíng

鉴赏

这首明代陈第的《再送董崇相户部课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董崇相再次离别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忧虑。首联“岁昔在乙巳,送君入上京”回忆了过去乙巳年送别的情景,而今又一次践行,可见友情深厚。接下来的“乱流济扁棹,两岸多莺声”描绘了舟行江上的生动画面,莺声反衬出离别的感伤。

“一别讵能几,今又送君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友人频繁出行的担忧。“浓谈殊未尽,衷曲还愤盈”则写出诗人与友人深谈未尽,心中充满愤慨,可能是因为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燕蓟正雨雪,胡为独北征”表达了对友人冒雪北征的关切,隐含着对北方战事的忧虑。“行途登泰岱,吴门望正晴”借景寓情,希望友人行程顺利,但又暗示了国家命运的多舛。

“上有无字碑,秦汉铭已倾”暗指历史变迁,警示友人要关注国家兴衰。“秣陵旧都地,守重隔江城”提到南京,表达对故都的怀念和对边防的重视。“国初宿屯戍,五卫列藩营”回顾了明朝初年的军事布局,如今却因国势衰微而显得空洞。

最后,“何当存犄角,识者为心惊”呼吁保存实力,警惕外敌,而“袖中有短疏,意在扣宸明”则透露出诗人有奏疏上呈朝廷,希望能引起高层关注。结尾“远臣既建白,公辅会相成。愿君且静默,造物忌取名”寄语友人,希望他保持低调,勿轻易树敌,等待时机成熟再有所作为。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作者介绍

陈第
朝代:明

陈第,字季立,号一斋,晚号温麻山农,别署五岳游人。连江(今福建连江)人。陈第是我国杰出军事家、旅游家、音韵学家,他著述甚丰,除《一斋诗集》、《两粤游草》、《五岳游草》外,《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伏羲图赞》、《尚书疏衍》等均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明万历四十八年卒,终年七十七岁。
猜你喜欢

秋深候应凉,南向地颇暖。

午阳热每剧,薄寒惟早晚。

行人爽已披,农夫愿方满。

晚荞犹在田,霜迟穫无损。

事固鲜两美,欣兹实兼善。

(0)

浴佛日漫作

浴佛佳辰梵帙传,玉栏金井药香天。

每因此日思前日,信是欣缘酿戚缘。

才喜云笼芒欲濯,又虞风擘絮如颠。

纷来底识安心竟,静礼堂堂月相莲。

(0)

微雨

夜来淰淰浓云布,旋报霏微落甘㴻。

北方春雨殊艰致,总不虑多少是虑。

频叠方欣被沾润,终风乍听号古树。

从未徬徨望泽虚,终惜蓬勃驱云去。

岂缘迩来太顺时,使予戒满慎侯度。

(0)

夜雨·其三

歌舞农夫盻一犁,春霖频润实佳兮。

羽林都解承吾意,行路何曾怨泞泥。

(0)

阅武

鱼丽休排阵,鹰扬悉简精。

巡方兼阅武,恤众亦随情。

健士跳熊楯,材官破鹄正。

不忘勤诘尔,累叶正承平。

(0)

题画二十四首·其十五

壁立崖颠谁共攀,林泉幽僻隔尘寰。

行云流水缘何事,笑看青山似我闲。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