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候应凉,南向地颇暖。
午阳热每剧,薄寒惟早晚。
行人爽已披,农夫愿方满。
晚荞犹在田,霜迟穫无损。
事固鲜两美,欣兹实兼善。
秋深候应凉,南向地颇暖。
午阳热每剧,薄寒惟早晚。
行人爽已披,农夫愿方满。
晚荞犹在田,霜迟穫无损。
事固鲜两美,欣兹实兼善。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的温暖景象,以及由此带来的农事与人的喜悦。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季节变换中微妙的温度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农耕活动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首句“秋深候应凉,南向地颇暖”,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特征,秋天的深入带来了凉意,而面向南方的地面因为阳光直射,相对保持温暖。这种地理方位的差异,为接下来的描述奠定了基础。
接着,“午阳热每剧,薄寒惟早晚”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日间与夜晚的温度对比。白天太阳高照,热量充沛;而早晚则气温下降,略带寒意。这种温差是自然界的常态,也是农事活动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行人爽已披,农夫愿方满”两句,转向了人的情感体验。行人在这样的天气下感到舒适,农夫则因作物生长良好而充满希望。这里的“爽”字不仅指天气的凉爽,也包含了心情的愉悦,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感激。
“晚荞犹在田,霜迟穫无损”则关注了农事活动。晚荞(一种耐寒的作物)还在田里生长,即使霜降来临,也不会对收获造成损害。这反映了农夫对作物生长周期的精准把握,以及对自然规律的顺应。
最后,“事固鲜两美,欣兹实兼善”总结了全诗的主题。事物往往难以同时达到完美,但在这个特定的场景中,温暖的天气、作物的良好生长、人们的喜悦与满足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画面。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赞美,也是对农耕文明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颂歌。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季温暖的独特魅力,以及这种气候条件对农事和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逗晓晴烟敛。过书云、祥开五日,漏添宫线。
葭莞飞灰微度暖,眷着梅梢尚浅。
怪深院、笙箫如剪。
非雾非烟浮月观,应麟书,吐处豪英产。
迟绣斧,启华宴。楚腰舞彻霓裳遍。
拥金船,柔纤莹玉,十分争劝。
醉入无何休莫问,日下长安非远。
况一点、眉黄新见。
掩鼻功名须办了,赋归来、却访乔松伴。
应未许,雪枝汗。
挽红留翠,为东皇、那住二分春色。
燕舞回风莺度曲,晴昼光生瑶席。
天女擎香,长庚入梦,还有飞仙谪。
方瞳方颊,玉壶清浸胸臆。
休问辟谷延年,介君眉寿,自有阴功□。
膝下鹓雏俱擢秀,争奋摩天云翼。
白雪声中,黄流影里,且放琼舟侧。
醉乡深处,兴来时拊金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