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冷寒炉,月窥帘幕,绕枝惊起南飞鹊。
可堪孤馆闭清宵,雁鸿声度灯花落。
絮被初温,风飙又作,更长数尽分明柝。
破愁未破梦难成,鬓丝莫怪霜花薄。
烟冷寒炉,月窥帘幕,绕枝惊起南飞鹊。
可堪孤馆闭清宵,雁鸿声度灯花落。
絮被初温,风飙又作,更长数尽分明柝。
破愁未破梦难成,鬓丝莫怪霜花薄。
这首《踏莎行》由清代诗人唐芑所作,描绘了一幅孤寂凄清的冬夜图景。开篇“烟冷寒炉”,便营造出一种寒冷与孤独交织的氛围,炉火微弱,烟雾缭绕,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寂寞与无助。接着,“月窥帘幕”一句,以月亮窥视帘幕的动态,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绕枝惊起南飞鹊”则通过鹊鸟的惊动,反衬出环境的寂静,同时也为下文的孤独情绪埋下了伏笔。接下来的“可堪孤馆闭清宵,雁鸿声度灯花落”两句,直接点明了主人公身处孤馆中的孤独与无奈,夜晚的寂静与寒冷,以及远处传来的雁鸿之声,更添了几分凄凉与哀愁。灯花的掉落,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失落与伤感。
“絮被初温,风飙又作,更长数尽分明柝”几句,通过絮被的温暖与随后的风声,以及数不尽的柝声,展现了主人公在寒冷与孤独中挣扎的情景。絮被的温暖是短暂的慰藉,而风声和柝声则不断提醒着外界的冷漠与无情,使得主人公的孤独感更加深刻。
最后,“破愁未破梦难成,鬓丝莫怪霜花薄”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然试图摆脱愁绪,但梦境却难以成真,鬓发的斑白与霜花的轻薄,既是岁月流逝的象征,也是主人公内心疲惫与无奈的写照。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在寒冷冬夜中的孤独、挣扎与对未来的迷茫,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飘飘上崇冈,游目眺西山。
高山丽晴景,超然神虑闲。
群峰竞奔峭,历历纷上干。
西连雁门阻,东瞰沧海湾。
信哉天地灵,万古开险艰。
兴言展良游,缅邈不可扳。
但看芙蓉色,隐映青云间。
灵踪良可感,览胜自忘还。
清溪一带缘桃花,春来水上流胡麻。
东风寻源泛瑶棹,云中远见山人家。
于兹水木相含景,袅袅松杉乱天影。
少焉林壑众籁鸣,巾舄飞来片云冷。
二三老翁住东陂,薜衣霜雪垂两眉。
自言入山岁已久,不知人世今何时。
传闻有客惊还喜,共荐清泉饭松子。
烟林雾筱不逢人,碧草苔花应满地。
问余何事在尘间,那似山中日月閒。
涧户聊同鱼鸟醉,石床常伴云霞眠。
乍逢灵境真堪悦,区缘未谢还成别。
别后重来定几时,梦绕溪边绿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