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禄非本性,适彼南山阿。
藜藿日不充,慷慨独商歌。
有客向我言,与世同其波。
商君震七国,季子倾三河。
区区守章句,白首成蹉跎。
念之为三叹,所乐良已多。
潜鱼骇钩饵,飞鸟愁网罗。
结驷非不荣,违己当如何。
窃禄非本性,适彼南山阿。
藜藿日不充,慷慨独商歌。
有客向我言,与世同其波。
商君震七国,季子倾三河。
区区守章句,白首成蹉跎。
念之为三叹,所乐良已多。
潜鱼骇钩饵,飞鸟愁网罗。
结驷非不荣,违己当如何。
这首明代诗人贝琼的《荅客》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淡泊和坚守自我原则的决心。首句“窃禄非本性”揭示了诗人并非出于本心追求官位,而是为了生计;“适彼南山阿”则描绘了他选择隐居山野的生活。接下来的诗句通过“藜藿日不充,慷慨独商歌”展现了诗人虽生活简朴但仍保持高尚情操,独自吟唱着慷慨的歌曲。
诗中“有客向我言,与世同其波”暗指世人的浮沉,而诗人以商鞅、季子的历史人物为例,表明自己不愿随波逐流,宁愿坚守学问,直到“白首成蹉跎”。诗人感慨万千,发出“念之为三叹”,表达了对自己选择的深深思考和满足。
最后两句“潜鱼骇钩饵,飞鸟愁网罗”运用比喻,说明即使荣华富贵如同结驷(四匹马拉的车)般显赫,但如果违背本心,就如同鱼儿惧怕钓饵,飞鸟担忧罗网,诗人以此表达出对自由和内心的珍视。“违己当如何”则是对这种抉择的质问,显示出诗人的坚定立场。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贝琼对于个人道德操守的坚守,以及对世俗诱惑的清醒认识,展现出一种高尚的人生追求。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
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
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
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
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
观者莫不欢,问是何山材。
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
被之用丹漆,薰用苏合香。
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脩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彼都人士,台笠缁撮。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
彼都人士,充耳琇实。彼君子女,谓之尹吉。我不见兮,我心苑结。
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我不见兮,言从之迈。
匪伊垂之,带则有余。匪伊卷之,发则有旟。我不见兮,云何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