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戒阿谁受,法仪何处迎。
两回经梦境,三叹悟人生。
食已难为强,衣犹不惮更。
得非禅力重,去住自由情。
僧戒阿谁受,法仪何处迎。
两回经梦境,三叹悟人生。
食已难为强,衣犹不惮更。
得非禅力重,去住自由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所作的挽诗,题目为《挽宜人李氏(其二)》。虽然题目中提及了挽诗和具体人物,但这里只关注诗句的内容。诗中描述了一位僧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悟:
僧人接受戒律,遵循佛法仪式,似乎在梦境中两次体验佛法,对人生有了深刻的三次领悟。他饮食简单,勉强维持,衣物虽旧也不怕更换。这可能暗示僧人对物质需求的淡泊,以及禅定修行带来的内心强大。最后两句表达了僧人对自由的追求,认为可能是禅修的力量使他能随心所欲地进出禅定状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僧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禅修者的心境与超脱,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簿书缚壮士,三载劳驱驰。
归来事愈繁,心绪如乱丝。
故人界溪北,天赋玉雪姿。
亭台寄游息,花竹供娱嬉。
嗜好异流俗,耕钓每自怡。
一别动经岁,夜梦或见之。
今朝获良觌,如解渴与饥。
张筵拂丝竹,妙舞双吴姬。
座中尽嘉客,梧竹标相辉。
酒酣置笔砚,分韵令作诗。
嗟我尘俗状,清事久不为。
诗从何处生,枯肠费思维。
督促星火急,强歌纪岁时。
自惭鄙拙句,亦联珠玑词。
明朝便陈迹,分违各东西。
此欢恐难再,后会当何期。
春风徘徊入中亭,太守挥弦政事厅。
春风融融布德泽,太守能行君子德。
君子德,比春风。
春风年年长崇兰,众草偃地青茸茸。
太平天子治四海,凤凰览辉下九阂。
为君歌德风,曲尽情未终。
有虞当年咏南薰,千秋万岁称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