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乖违后,年华几度更。
宁知在兹夕,忽复叙幽情。
山月含秋影,风泉急远声。
相看吟坐久,中抱有馀清。
与子乖违后,年华几度更。
宁知在兹夕,忽复叙幽情。
山月含秋影,风泉急远声。
相看吟坐久,中抱有馀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七宝泉边宴集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自然的美景。首句“与子乖违后,年华几度更”表达了与友人分别后的时光流逝,岁月更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接着,“宁知在兹夕,忽复叙幽情”则转折为惊喜之情,意指在某个偶然的夜晚,诗人与友人重逢,得以叙旧,分享内心深处的情感,这份意外的相聚让人心生温暖。
“山月含秋影,风泉急远声”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山间的景色,月光洒在秋日的山林之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远处泉水潺潺,伴随着风声,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美的画面。这样的景致不仅衬托出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氛围,也暗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最后,“相看吟坐久,中抱有馀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长时间相对,沉浸在彼此的陪伴之中,心中充满了宁静与清雅之感。这种情感的交流,超越了言语,达到了心灵的契合,让人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和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在自然美景中的心灵共鸣,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思的作品。
为问先生,且住为佳,何事成归计。
却道是、十载趁萍踪,漫逍遥、蜉蝣天地。
季主帘边,韩康市上,阅尽人间世。
便功业萧曹,文章燕许,不过如斯而已。
况他家父子是和非,问商山何与乃公事。
白社遗民,黄冠故里,犹然迟矣。再莫羡、扬州佳丽。
负了山灵誓。阁梅堤柳,当年几下芜城泪。
绣瓦宫娥,银床宾客,只今名姓谁为记。
天台可赋,苏门堪啸,奚必江东虎视。
把芒鞋整顿,归来閒憩。
向轩皇、铸鼎旧高台,饵丹砂、身名俱避。
有时来往空庭,一二庄生老子。
倘教他日少微星耀,天上来徵处士。
好教童子护柴门,道先生高眠未起。
《哨遍..送孙无言从广陵归黄山》【明·董以宁】为问先生,且住为佳,何事成归计。却道是、十载趁萍踪,漫逍遥、蜉蝣天地。季主帘边,韩康市上,阅尽人间世。便功业萧曹,文章燕许,不过如斯而已。况他家父子是和非,问商山何与乃公事。白社遗民,黄冠故里,犹然迟矣。再莫羡、扬州佳丽。负了山灵誓。阁梅堤柳,当年几下芜城泪。绣瓦宫娥,银床宾客,只今名姓谁为记。天台可赋,苏门堪啸,奚必江东虎视。把芒鞋整顿,归来閒憩。向轩皇、铸鼎旧高台,饵丹砂、身名俱避。有时来往空庭,一二庄生老子。倘教他日少微星耀,天上来徵处士。好教童子护柴门,道先生高眠未起。
https://shici.929r.com/shici/y8FQrbuFU.html
每到重阳,扶老母、登高楼上。
便拟就、三冬日暖,初移帷帐。
此际楼空浑不见,凄凉索奠黄花酿。
自看来、先做白衣人,谁相饷。鸡骨在,愁难状。
马鬣在,贫难葬。问侧身天地,那堪俯仰。
漫把茱萸灵几插,未知母去今何傍。
想幽魂、也向夜台登,将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