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韵赋十首·其八》
《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韵赋十首·其八》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不见渊明面,渊明心可见。

问何以见之,老菊耐霜霰。

尚欲招祖谢,岂不鄙湛羡。

市朝纷屠剥,禄位甘苟贱。

高举能免此,学陶亦云善。

(0)
注释
渊明: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心可见:内心的品质和精神可感知。
老菊:指陶渊明爱菊,菊花象征其品格。
霜霰:霜雪,形容环境艰苦。
祖谢:祖逖、谢安,均为古代名士。
鄙湛羡:鄙视世俗的羡慕。
市朝:市井、朝廷,指世俗社会。
屠剥:剥削、压榨。
禄位:官职和地位。
苟贱:随便、轻易地接受低微的地位。
高举:高尚的行为或人格。
学陶:学习陶渊明的隐居生活方式。
翻译
未能见到陶渊明本人,但他的内心世界清晰可见。
请问如何感知他的存在?答案是通过他那坚韧耐寒的菊花。
他还想邀请祖逖、谢安这样的贤士,怎会看不起隐居避世的生活呢?
面对尘世的纷扰和剥削,他宁愿选择清贫的官职或隐逸生活。
高尚的人格可以避免这些世俗困扰,学习陶渊明的隐逸之道也是很好的选择。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生活态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不见渊明面,渊明心可见。” 渊明,即东晋时期的高士嵇康,他以清高自守而闻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未亲眼所见嵇康,但能感受到他超脱尘世的心境。

“问何以见之,老菊耐霜霰。” 这里的“老菊”指的是菊花,即使在严寒的霜霰中依然坚守,这里象征着诗人对嵇康那种不畏艰难、坚持自我品格的赞赏。

“尚欲招祖谢,岂不鄙湛羡。”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追随古人的高洁品行,但又觉得自己可能还不够资格去做到这一点,所以有了一种自谦和不甘落后的情感。

“市朝纷屠剥,禄位甘苟贱。” 这两句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物欲横流和官职的买卖,以及诗人对此种现象的鄙视。

“高举能免此,学陶亦云善。” “高举”可能指的是能够超脱世俗的高洁之举,而“学陶”则是学习唐代诗人陶渊明那种清贫自适、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理念的赞同和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嵇康和陶渊明这两位古代高士品格的赞赏,展现了诗人对于清贫自守、超脱尘世的一种向往和追求。诗中融入了自然景象,如菊花耐寒,以及南山的悠然,这些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是他对美好生活态度的憧憬。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论语绝句·其六十八

试问如何是探汤,喻其渐入久无伤。

顾于不善乃如此,深恐斯人志不刚。

(0)

项龙归省

清河正愿得忠臣,岂觉辞官归思匆。

为道思亲心甚切,难留执手意奚穷。

亲斟御酒资行色,更敕云台写范容。

回到家乡人问及,始知朕不负勋功。

(0)

春秋赞

微显阐幽,三体五例。严乎成言,褒贬一字。

(0)

赠太傅中书令张文节公挽词三首·其一

素范流邦册,昌言溢帝聪。

三台应天老,万事问胡公。

道有如弦直,生嗟委蜕穷。

令君兼上傅,衮敛贲遗忠。

(0)

晨谒感怀

早拂华簪谒冕旒,五更残点便鸣驺。

星沈长乐钟声外,月挂觚棱阙影头。

弱翮讵堪仪振鹭,孤怀终欲信群鸥。

更惭晨坐鸿枢府,容鬓先于省树秋。

(0)

晨谒书所见

绀幰鸣珂万盖翔,九门冠剑拥晨光。

城连南北长安斗,殿倚东西太极堂。

云里铜乌风作籁,天边金掌露成霜。

微生备位如葵藿,只有倾心奉圣王。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