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来本晏然,萧条活计自忘年。
无端一阵微风过,万树苍松竞说玄。
我国从来本晏然,萧条活计自忘年。
无端一阵微风过,万树苍松竞说玄。
这首诗描绘了深林中的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诗人以“我国从来本晏然”开篇,点明了环境的平和与安宁,暗示出一种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萧条活计自忘年”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失去了意义,只有心灵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
“无端一阵微风过,万树苍松竞说玄”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微风乍起,打破了森林的静谧,但并非带来喧嚣,而是激发了树木间的对话,尤其是那万树苍松,它们似乎在探讨着某种玄奥的道理。这里的“玄”,既可理解为深邃、神秘,也可视为对生命、宇宙奥秘的探索与思考。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动态与人类的精神追求相联系,展现了自然界与人类心灵之间的深刻共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宁静,更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耆旧今无几,乡闾素所依。
官登五马贵,年及七旬稀。
一旦成长往,九原谁与归。
寒风吹画翣,回首泪空挥。
平生性僻喜岩居,事不如人只守株。
拟欲结茅依石罅,仙人还许我来无。
上人手持隐静书,示我刊成送行句。
飘忽如云不可留,又归隐静山中去。
自谓为僧亦有缘,获事老师非易遇。
第念学道须遍参,要证此心归宿处。
退量天分不如人,亦复性资非颍悟。
那能终日坐蒲团,只看水上浮杯渡。
挑囊亦欲走诸方,趁此年龄犹未暮。
他时参竟却归来,伴我老师岩上住。
上人此意似可嘉,止是出家儿调度。
老师若也可其言,不应忘却来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