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开红槿,今朝听杜鹃。
落花频有改,啼鸟自年年。
昨夜开红槿,今朝听杜鹃。
落花频有改,啼鸟自年年。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生命的循环。
“昨夜开红槿”,诗人以“红槿”作为春日早晨的象征,暗示着一夜之间,花朵悄然绽放,色彩鲜艳,预示着生机勃勃的春天已经到来。这里的“红槿”不仅指出了季节的变化,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向往。
“今朝听杜鹃”,紧接着上一句,诗人通过听觉的角度,引入了杜鹃鸟的鸣叫。杜鹃鸟的啼声在古代文学中常被赋予哀愁或思乡的情感,这里或许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更迭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落花频有改”,这一句则转向了对自然界中生命短暂的思考。花朵的凋零是自然规律的体现,它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啼鸟自年年”,最后两句将视角拉回,强调了自然界的循环不息。尽管每年春天都有花朵的凋谢与重开,杜鹃的啼叫与变化,但这些生命现象却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展现出自然界永恒的韵律与生命力。
整首诗通过“红槿”的开放、“杜鹃”的啼叫、“落花”的更替与“啼鸟”的年年不变,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而又蕴含哲理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活力,也引发了人们对时间、生命与存在的深刻思考。
荡长空、冷云吹暝,江声新搁潮涌。
旗亭风紧天无色,苍莽古原荒垄。银汉拥。
看片片鹅毛,堆没琉璃缝。琼楼合冻。
任数点梅花,满庭飞絮,白战贾余勇。
销金帐,美酒初开碧瓮。不如吾辈閒冗。
团茶自取冰泉煮,禁体吟成肩耸。寒正重。
怕此际、深山卧瘦高人梦。红腔漫弄。
且唤起诗魂,拈毫写瑞,抵作贺年颂。
露铅欲滴。照小池静影,亭亭枝立。
耐暑玉肌,出水清凉总如拭。
摇曳风裳淡冶,宜对我、山人衣白。
看尽日、有恨无言,幽思入吟笔。岑寂。众香国。
便证与静因,供佛初折。闹红尽涤。
端合芬陀署禅室。
一向茶烟榻畔,浑未觉、西风消息。
甚处素心伴杳,涉江暗忆。
杜门春又夏,贫不厌身闲。
白日静于水,绿阴浓似山。
野蔬留客饮,小艇送僧还。
却忆西庵雨,泉声石壁间。
景文大兄行,世念如浮云。
自读仲退诗,夜夜梦见君。
忆昨初识君,所见溢所闻。
促席倾底里,谈谐意弥勤。
尚论三汤公,剪烛夜达分。
共悲风流远,累累北邙坟。
今年芝山聚,有感兰亭文。
醉墨出三昧,逸气凌鹅群。
兹闻赋远游,应接当纷纭。
中洲盛吟事,群公气如焚。
勖哉争长难,吾衰不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