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风篁是梵音,如何俗耳等闲闻。
自来击处无人会,千古知心只此君。
我听风篁是梵音,如何俗耳等闲闻。
自来击处无人会,千古知心只此君。
这两句诗是出自宋代诗人李长民的《鹿苑寺一击轩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音响的独特感受和欣赏,以及他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
"我听风篁是梵音,如何俗耳等闲闻。"
这里的“风篁”指的是清风之声,而这清风的声音被比喻为佛教中的“梵音”,即天籁之音,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声音的神圣化和美好化。后面的“如何俗耳等闲闻”则表明诗人认为一般人的耳朵无法真正感受到这声音的非凡之处。
"自来击处无人会,千古知心只此君。"
“自来击处”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击打乐器的声音,或者是自然界中某种清脆的声音。诗人认为这种声音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它。“千古知心只此君”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和自信,即只有他自己才能真正领会这声音背后的深意。
总体而言,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隔绝的艺术境界,诗人通过这种方式展现了自己的高雅情操和深邃心灵。
国学在国,乡校在乡。在遂曰序,在党曰庠。
虞夏殷周,厥制弥详。家亦有塾,以脩以藏。
蒙而已养,长罔不臧。下而为士,上而侯王。
莫不有师,扶纲植常。生人之类,赖此以生。
四海九州,以治以平。家德户行,靡刑靡兵。
岂若后世,丧实存名。业岂无斋,论亦有堂。
所习伊何,止于词章。剽窃掇拾,青紫为荣。
高虚卑浅,烛理弗明。亦儒其冠,亦公亦卿。
鄮山之塾,谁实成之。匪有所觊,而斯营之。
一圣百贤,厥庑煌煌。睎之则是,景行是行。
彼徐太元者,杭州之参军。
同僚曰张惠,犯赃抵深文。
徐哀其母老,诣狱辄自陈。
谓惠所受赃,太元本同分。
今傥独坐惠,此狱无乃冤。
均之不满法,惠遂减死论。
太元亦坐免,不调十馀年。
西台李侍郎,典选世所贤。
闻徐之所为,特以不次迁。
擢授郑司功,太元名始传。
后为申王师,德行人推先。
嗟哉后世人,恩义日不完。
初既同职事,言色殊相欢。
谄酒与佞食,旦夕同杯盘。
一有不得意,艰险立万端。
推之入网罗,又以毒箭攒。
昂然了自得,衒露其术全。
此等虽曰人,犬彘曾岂然。
眼见与耳闻,天下何可言。
我今作此诗,中有二义存。
欲使在位者,此风幸相敦。
勿令有识人,命尔为蝎蚖。
又欲彼正士,为国掌三铨。
须察此恶子,废斥入冗员。
自然此浮薄,不长其奸根。
览者请味之,勿罪其言烦。
《徐太元》【宋·文同】彼徐太元者,杭州之参军。同僚曰张惠,犯赃抵深文。徐哀其母老,诣狱辄自陈。谓惠所受赃,太元本同分。今傥独坐惠,此狱无乃冤。均之不满法,惠遂减死论。太元亦坐免,不调十馀年。西台李侍郎,典选世所贤。闻徐之所为,特以不次迁。擢授郑司功,太元名始传。后为申王师,德行人推先。嗟哉后世人,恩义日不完。初既同职事,言色殊相欢。谄酒与佞食,旦夕同杯盘。一有不得意,艰险立万端。推之入网罗,又以毒箭攒。昂然了自得,衒露其术全。此等虽曰人,犬彘曾岂然。眼见与耳闻,天下何可言。我今作此诗,中有二义存。欲使在位者,此风幸相敦。勿令有识人,命尔为蝎蚖。又欲彼正士,为国掌三铨。须察此恶子,废斥入冗员。自然此浮薄,不长其奸根。览者请味之,勿罪其言烦。
https://shici.929r.com/shici/p8SVAG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