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居不见中秋月,偏向僧楼坐雨深。
避世渐谙蔬笋味,入山终负水云心。
人生适意每不足,眼底有诗何处寻。
还我一庵听说鬼,涧松岩桂各萧森。
湖居不见中秋月,偏向僧楼坐雨深。
避世渐谙蔬笋味,入山终负水云心。
人生适意每不足,眼底有诗何处寻。
还我一庵听说鬼,涧松岩桂各萧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因未能在中秋节欣赏到明月而感到遗憾,却意外地在僧楼中体验到了雨中的宁静与禅意。诗中流露出一种避世的淡泊心境,但同时也表达了对山水自然的深深眷恋。诗人自嘲人生往往难以如愿以偿,感叹眼前虽有诗可觅,但真正的诗意或许只能在心中寻找。最后,诗人渴望在山中的一座小庵中,与自然对话,倾听松声桂香,寻求心灵的慰藉。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
华事偏多耽误,雨搁风延,更甚晴悭。
枉了一春空过,揽镜愁颜。
晨梦初兴,丁香满树,隔院堪攀。
拟墨妙细写,怀芬取态,数绕回环。
春衣换了,安排闲计,病里最此相关。
风信紧、落梅期迅,又递花间。
不如阴翳,柳华迟放,暂许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