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赵氏鄮山书院诗并序》
《赵氏鄮山书院诗并序》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四言诗

国学在国,乡校在乡。在遂曰序,在党曰庠。

虞夏殷周,厥制弥详。家亦有塾,以脩以藏。

蒙而已养,长罔不臧。下而为士,上而侯王。

莫不有师,扶纲植常。生人之类,赖此以生。

四海九州,以治以平。家德户行,靡刑靡兵。

岂若后世,丧实存名。业岂无斋,论亦有堂。

所习伊何,止于词章。剽窃掇拾,青紫为荣。

高虚卑浅,烛理弗明。亦儒其冠,亦公亦卿。

鄮山之塾,谁实成之。匪有所觊,而斯营之。

一圣百贤,厥庑煌煌。睎之则是,景行是行。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古代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开篇即提及“国学在国,乡校在乡”,指出了教育的普及性和层次性。接着,“虞夏殷周,厥制弥详”一句,展示了古代各朝代对于教育制度的重视与完善。

诗中还强调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家亦有塾,以脩以藏”,说明了家庭在个人学术积累中的角色。而“蒙而已养,长罔不臧”则表明了从幼儿教育到成年学习无不重要。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人成为士人乃至侯王,“下而为士,上而侯王”,这也是古代教育的理想。

在提及教师的作用时,诗中写道“莫不有师,扶纲植常”,强调了导师在学术成长中的引领作用。紧接着,“生人之类,赖此以生”一句,深刻地表达了教育对于人类发展的根本意义。

全诗还批判了后世只存虚名而忽视实质的现象,以及教育内容的浅薄和学术标准的混乱。此外,通过“鄮山之塾,谁实成之”等句子,诗人提出了对真实成就的追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浮夸。

最后,“一圣百贤,厥庑煌煌”表达了教育能够培养出众多圣贤之人的理想,而“睎之则是,景行是行”则强调了正确的学术追求和行为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古代教育传统的赞美,也反映出了对后世教育衰败现象的批评,以及对真实学术成就的向往。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浙江潮图

怒势自惊殊莫拟,静心人见骨毛寒。

平生一对风波眼,今日晴窗不忍看。

(0)

自赋息耕

叶深烟气暖,粳软骨毛香。

巢许垂清节,临流不尔忘。

(0)

宏智禅师赞

金凤初鸣,玉人启户。露冷风高,子归就父。

(0)

偈颂十三首·其七

华亭满船犹不足,南泉骤步蹈不著。

自馀眼底纷纷,总道见月忘指。

(0)

觉范和尚塔在同安

说文字禅笼络虚空,骂古塔主不明要旨。

褒贬抑扬,流行坎止。

栖凤岩高插杳冥,落花啼鸟谁相委。

(0)

法云首座请赞

咿呜咿,那得知。寒酸看不上眼,手面移东换西。

拱良工手,破衲僧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