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波涛阔,知津已有年。
晴沙明鸟迹,腥水带蛟涎。
树色藏孤岛,钟声破晓烟。
劳劳成底事,又买渡江船。
杨子波涛阔,知津已有年。
晴沙明鸟迹,腥水带蛟涎。
树色藏孤岛,钟声破晓烟。
劳劳成底事,又买渡江船。
这首诗描绘了渡江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深沉思考。首句“杨子波涛阔”以“杨子”点出地点,即杨子渡口,紧接着“波涛阔”三字,便将读者带入了江面广阔、波澜壮阔的景象之中。次句“知津已有年”,诗人似乎在感慨渡江之道已熟知多年,暗含着对过往经历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思考。
接下来,“晴沙明鸟迹,腥水带蛟涎”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渡江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观。晴朗的沙滩上,清晰可见鸟儿留下的足迹;而江水中则弥漫着腥味,那是蛟龙留下的痕迹。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画面,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敬畏。
“树色藏孤岛,钟声破晓烟”则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层次感。在茂密的树林中,孤岛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而远处传来的一声声钟响,穿透了晨雾,给整个画面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还通过听觉元素丰富了意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劳劳成底事,又买渡江船”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思。在这漫长的旅途中,究竟追求的是什么?是那看似遥远的目的地,还是沿途的风景与感悟?这一问,既是对自身经历的反思,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人最终选择再次踏上渡江的旅程,或许意味着他找到了答案,或是继续在寻找中前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渡江之旅的壮美与哲理,让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生活、对自我、对未来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