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得肃之近集快读数遍作诗三首·其二》
《得肃之近集快读数遍作诗三首·其二》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纸上声疑出,篇终意有馀。

理于玄引淡,神以静来虚。

幽涧流清澈,高云诏卷舒。

掀髯兼面壁,吾欲问其初。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得肃之近集快读数遍作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感悟。

首句“纸上声疑出”,描绘了一幅画面,仿佛在纸上的文字间能听到声音,暗示了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与思想的生动性。接着,“篇终意有馀”则表明了作品的结尾虽至,但余韵悠长,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理于玄引淡,神以静来虚”两句,进一步揭示了作品的内涵。通过“玄”与“淡”的对比,以及“静”与“虚”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对于宇宙真理的追求和内心世界的宁静。这里的“玄”指的是深奥、神秘的宇宙真理,而“淡”则是指不加修饰、朴素自然的表达方式;“神以静来虚”则强调了心灵的平静对于领悟宇宙真理的重要性。

“幽涧流清澈,高云诏卷舒”两句,运用自然景象作为比喻,描绘了内心的平静与宇宙的和谐。幽涧的清澈水流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清明,高云的卷舒则象征着宇宙的广阔与变化。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了诗人对宇宙秩序的理解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最后,“掀髯兼面壁,吾欲问其初”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深邃的宇宙真理和内心的探索时的谦逊与好奇。诗人通过“掀髯”(扬起胡须)的动作,展现了一种思考与探索的姿态,同时“面壁”(背对墙壁)则可能象征着深入内心、寻求自我理解的过程。这两句话体现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对自我认知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追求、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对自我认知的渴望,是一首富有哲思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黄小著震知兴元府南郑县

藏室仙郎罢属辞,暑天驱传出京畿。

流年两鬓生华发,宰邑全家住翠微。

九折坂长须叱驭,三声猿苦莫沾衣。

金门荐鹗知音在,不到瓜时捧诏归。

(0)

盛京宰单州武成县

子男印绶诸侯秩,邹鲁闾阎太古风。

兔苑胜游抛霰雪,琴台善政继丝桐。

征途朔吹貂裘暖,祖席清歌蚁酒空。

令弟严君俱应宿,时瞻悬象向南宫。

(0)

弟伸归乡

泽国思归咏采兰,束书携剑出长安。

天涯朝暮倚门望,岁晏风霜行路难。

闽岭夕岚乡树老,楚江寒浪客衣单。

岩前旧勒移文处,到日重须拂藓看。

(0)

无题二首·其一

铜盘蕙草起青烟,斗帐香囊四角悬。

沈约愁多徒自瘦,相如意密有谁传。

金塘雨过犹疑梦,翠袖风回祇恐仙。

日上秦楼休寄咏,东方千骑拥辎軿。

(0)

农家六言

插秧已盖田面,疏苗犹逗水光。

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

(0)

微雨玉井亭观荷

猛雨打万荷,怒声战秋鼙。

水银忽成泓,一写无复遗。

不如微雨来,翠盘万珠玑。

荷翻珠不落,细响密更稀。

清如雪触窗,三更梦闻时。

语君君不信,对境当自知。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