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去前王碣,耕来故国坟。
蜂巢无两大,兔窟有三分。
夜火生空树,阴龙战野云。
美人何处所,试与定遗文。
仆去前王碣,耕来故国坟。
蜂巢无两大,兔窟有三分。
夜火生空树,阴龙战野云。
美人何处所,试与定遗文。
这首诗描绘了邺城道上的一段历史遗迹之旅,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过往的追思。
首联“仆去前王碣,耕来故国坟”以“仆”自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探访,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与历史的距离感。前王碣,可能是指古代帝王的碑碣,而“故国坟”则代表了已逝去的国家和文明。这两句通过对比“去”与“来”,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颔联“蜂巢无两大,兔窟有三分”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历史的兴衰比作自然界的现象。蜂巢象征着繁荣与团结,但“无两大”暗示了这种繁荣难以持久;兔窟则象征着隐匿与分裂,而“有三分”可能暗指分裂后的状态。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对比,反映了历史上的盛衰更替。
颈联“夜火生空树,阴龙战野云”进一步渲染了历史遗迹周围的氛围。夜火在空树中燃烧,既可能象征着战争的烽火,也可能是祭奠先人的烛光,营造了一种悲壮而又神秘的场景。阴龙与野云的交战,则可能寓意着历史上的冲突与斗争,或是自然界的动荡与变化。
尾联“美人何处所,试与定遗文”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思考。美人在这里可能象征着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杰出人物,他们或许已经不在人世,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却永远被后人铭记。诗人试图通过撰写文章来记录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以此传承他们的精神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过往的深情追忆。它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生命意义和人类精神价值的探索。
卢泉之木百尺长,下荫泉色如木苍。
蘋风荷雨洒面凉,倒影摇荡天沧浪。
网登锦鳞蒲荇香,何以贯之柳与杨。
古来希价入咸阳,贪功害能相中伤。
君今已出纷争外,但思烟波春渺茫。
奉亲安乐一杯水,卢泉之滨可忘死。
弃置锄犁就车马,从来计出古人下。
尘埃好在三尺桐,不疑万世期子野。
明经使者著书郎,风雨乘驲忘夙夜。
回车过门问无恙,何意深巷勤长者。
圣师之后盖多贤,领略世故有馀暇。
白面长身虽不见,好古发愤尚类也。
自然身如警露鹤,每先鸣鸡整初驾。
北行河决所至郡,肃肃王命哀鳏寡。
力排滹沱避城郭,深泽疲民且田舍。
贾生三策藏胸中,羿矢百中不虚舍。
行归定拜关内侯,但赐黄金恐非价。
君不能入身帝城结子公,又不能击强有如诸葛丰。
法当憔悴百僚底,五十天涯一秃翁。
问君何自今为郎,便殿作赋声摩空。
偶然樽酒相劳苦,牛铎调与黄钟同。
安得朱轓各凭熊,江南楼阁白蘋风,劝归啼鸟晓窗笼。
男儿邂逅功补衮,鸟倦归巢叶归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