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春秋在,书王未敢传。
可怜正月泪,重洒戊申年。
白发陪宫使,青山拂御筵。
威灵空想像,拜手玉衣前。
亦有春秋在,书王未敢传。
可怜正月泪,重洒戊申年。
白发陪宫使,青山拂御筵。
威灵空想像,拜手玉衣前。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奉题方尔止戊申年正月初四日恭谒孝陵感怀诗后》。诗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先人的缅怀之情。
首句“亦有春秋在”,以“亦”字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更迭的感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延续。接着“书王未敢传”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书写历史的谨慎态度,可能是因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敏感,或是对历史记载的严谨要求。
“可怜正月泪,重洒戊申年”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这里的“正月”指的是农历正月,而“戊申年”则是具体的时间点,通过这两个时间节点,诗人将个人情感与特定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某一年份或某一事件的深切哀悼或怀念。
“白发陪宫使,青山拂御筵”描绘了一幅庄严肃穆的画面,可能是诗人回忆或想象中的一次祭祀活动。白发代表了年迈,宫使则可能是指参与祭祀的官员,而“青山拂御筵”则可能象征着自然界的庄严与祭祀仪式的和谐统一。
最后,“威灵空想像,拜手玉衣前”表达了诗人对已逝先人的敬仰与怀念。这里的“威灵”指的是先人的英灵,而“拜手玉衣前”则可能是在表达对先人遗物(如玉衣)的虔诚礼拜,体现了对先人的尊敬与哀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历史背景的融入,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先人的崇高敬意。
坐窗雨萧萧,出户泥活活。
旅食向六旬,淫霖破七八。
旧新佳客断,局陋不可活。
钟郎卷衔袖,诗与人秀发。
诵之未数纸,骤觉阴氛豁。
壮如秋涛涌,清比哀玉戛。
骚人咏香草,不足供采捋。
诗人深堂奥,掉臂欲排闼。
应接殊不暇,愧耻那容刷。
正宜长聚集,慰我抱饥渴。
不见动十日,有力苦见夺。
转头二十年,梦觉几电抹。
我甘鼯五穷,子亦狼载跋。
川增得深敬,外此本毫末。
别语忽见谂,回肠隐胶葛。
乘除等寒暑,休王有回斡。
豫章出林迟,出乃千丈拔。
天居五云处,往矣侪俊杰。
当念淮山阳,有人晞短发。
噬肯回叶舟,谭妙共蔬粝。
我访福溪岩,行行黍稌中。
人家打麦罢,邻里笑语同。
迎官问来意,不信有蕴隆。
淙激田间泉,诘曲走青虹。
此泉有馀用,此岩无阙供。
福岩真福地,为民保年丰。
缥缈三花仙,蜿蜒千尺龙。
翛然乞灵地,陪此超世翁。
是岩既磨灭,是泉乃终穷。
洪慈小决择,妙化符鸿蒙。
彼此犹屯膏,无乃坐怨恫。
稽首贡此言,庶其鉴丹衷。
八珍较半菽,丰悴岐两端。
志士傃所逢,心泰体亦安。
李侯贫食粥,吾独于此观。
灶妇不馀颦,邻券有后还。
颜帖孰嗣之,范叔可胜寒。
破碓砂瓶前,兰佩杂木难。
堂堂五字律,铓锷凛莫干。
不羡侏儒饱,宁追陋巷颜。
挈瓶肯见分,特特扣荆关。
读诗良起予,投匕忘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