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篁夹绿池,幽絮此中飞。
何必青山远,仍将白发归。
鸟啼亦有恨,鸥习总无机。
树起秋风细,西林磬入微。
修篁夹绿池,幽絮此中飞。
何必青山远,仍将白发归。
鸟啼亦有恨,鸥习总无机。
树起秋风细,西林磬入微。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自然的生活状态。"修篁夹绿池"表明诗人所居之地有着整治过的水塘,周围环绕着茂密的植物,营造出一片幽静的环境,而"幽絮此中飞"则写出了在这宁静空间内偶尔可见的蝴蝶飞舞,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
接下来的"何必青山远"表达了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态,认为不需要到远方的青山去寻找隐逸之地,而是选择在眼前的环境中找到归宿。"仍将白发归"则透露出诗人对岁月流转和生命迟暮的感慨,将自己的白发比喻为归隐的象征。
"鸟啼亦有恨"一句,通过鸟鸣声来表达一种情感,可能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或无奈,而"鸥习总无机"则继续描写水鸟在池塘间游弋,却始终未能触及诗人的心绪,或许是在比喻某种无法实现的愿望。
最后两句"树起秋风细,西林磬入微"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精致描摹。秋风轻拂过树梢,让人感受到季节变换之细腻,而"西林磬入微"可能是在形容晚照下的斜阳如何渗透进森林深处,光影交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柔和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孤独。
又西风、吹动塞云飞,碧天倚清秋。
拥长亭祖席,斜阳旗影,枫叶江头。
赞画雄藩三载,莲幕更风流。
愧我黄尘客,拂袂从游。
记取环峰亭下,问元戎战舰,巧运机筹。
共轻裘缓带,坐看瘴烟收。
念平生、棱棱英气,称沙堤、近侍骤骅骝。
须知道、月明千里,人在瀛洲。
谁教齿豁更头童。从唤作衰翁。
惜花已自因花瘦,况飘零、万点随风。
须信人生如梦,休言世事皆空。紫骝嘶过画桥东。
犹记软尘红。重来绿遍西湖路,消魂是、杜宇声中。
经眼倚妆飞燕,伤心照影惊鸿。
天高秋气初清,姑山汾水增明秀。
黄花红叶,输香泛滟,恰过重九。
细捻金蕤,旋题新句,满斟芳酒。
况人生自有,安排去处,须富贵、何时有。
休说山中宰相,也不效、斜川五柳。
锄犁自把,山田耕罢,双牛随后。
经史传家,儿孙满眼,渐能承受。
待与君坐阅,庄椿岁月,作皤然叟。
畅光风袅袅,转幽蕙,泛崇兰。
最上巳清明,相期一日,百岁逢难。
秋千自儿女事,快邻翁、覆手羽觞乾。
莫道韶华一月,从今已属春残。故人回首隔长安。
轮值下金銮。对赐火新烟,应思韨禊,何地江干。
依然齿牙牢在,并年时、花似露中看。
独赖中书未老,言时发尚冲冠。
幽微精粹,混阳光、一点殷红清绝。
上下融和开慧目,跃出心珠凝结。
阐化灵明,神光显现,内外相通彻。
浮云消散,放开天外心月。
虚无运转孤然,圆明寂照,万古无纤缺。
与道同元包象法,物物头头俱摄。
遍应诸方,无极太始,混一无分别。
古今贤圣,尽归此处休歇。